·西藏,就在那里
与南极、北极的荒凉孤寂相比,世界第三极则显得极具烟火气了。连这里的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到达者也越来越多,甚至会出现“拥堵”现象。
这里有地球上最高的山、最高的宫殿,还有飞得最高的鸟,最大的冰川,传唱着最长的诗篇。这里是人类最后一块净土,这一切源于这座最高又最年轻的高原:当喜马拉雅在欧亚板块大碰撞中渐渐隆起,大海渐渐褪去了,青藏高原以它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我们的到来。
是的,千百年来,西藏一直就在那里。不是我们走近了西藏,而是西藏一直都在迎接我们。
·到得了的西藏
如果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的时代,入藏后也是牦牛运输,骑马旅行,溜索出山,那么,一辈子去一趟西藏都难。但如今:
进藏的公路就有青藏公路(1954年通车),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等,有些在扩建,有些在建高速。西藏地区内部的公路已通车也有近10万公里了。并且可直通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
进藏的铁路,规划了五条。最早的青藏铁路2006年已完工,直接撞碎了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说等的“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鲁莽断言。 从北京、上海等地都可以直接坐火车去西藏。川藏铁路还在建,两头都在施工,预计2026年通车,届时西藏将进入长江经济带。滇藏铁路也在建,两头都已动工。甘藏铁路和西藏早已规划,还在勘察中,待建。
进藏航空的发展其实很早,1965年3月1日,一架伊尔-18型飞机从北京起飞,于次日飞抵西藏当雄机场,这标志着西藏民航正式开通。目前,西藏已形成以拉萨贡嘎机场为中心,昌都邦达、林芝米林、阿里昆莎和日喀则和平机场为支线的五大机场网络,48个通航城市,92条国内国际航线,500多万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
当然,如果你选择骑行,路线更多,这里就不列举了。
·吃得着的西藏
韩红在《天路》中唱到的“青稞酒、酥油茶”是许多人对藏餐的第一印象,其实这只是藏民 的“饮料”,主食主要是牛羊肉和糌粑。说到底,藏民的食材主要来自于牧区的牦牛,农区的青稞。牦牛产出了牦牛肉、酸奶等,青稞则是藏民主粮,主要做糌粑和青稞酒。
青稞,作为地球第三极上且唯一可以在4000米海拔以上存活的农作物,已经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不仅仅养育了一代代藏民,更是有特殊的药用和营养价值,特别是青稞富含的β—葡聚糖,更是糖尿病的克星,并对驱三高、减肥、预防结肠癌有良好效果。但青稞虽好,如果只是做成糌粑来吃,很多人难以下咽,不过借助现代工业,许多适合我们饮食习惯和口感良好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流通起来。比如:
青稞米:能吃到的福泽
青稞面:糖友、胖友也敢吃饱
青稞饼干:嫫啦饼艺
青稞营养代餐粉:均衡营养,降糖、减肥、通便。
除了牦牛和青稞,藏香猪、藏鸡蛋、西藏人参果等都是又好吃,又营养。说实在的,藏民的传统饮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不适应的。现代特色藏餐则可以在玛吉阿米等藏餐厅吃到,不仅拉萨有,北京和云南也有分店。
·带得走的西藏
一位鲁美毕业的朋友说,相对故宫文创的历史感,西藏文创的空间感更有特色。目前,西藏文创产品的开发还是以西藏传统产品为主,比如唐卡。和流行快消品结合的产品还不多,不过一些文化特色产品的设计已经和国际接轨,比如藏毯、Norlha诺乐牦牛绒围巾。
由深圳援建的西藏非遗博物馆2020年可以建成启用,该馆将用于非遗产品开发、继承以及规模化,把它与市场对接,依靠市场化支撑,赋予非遗产品以生命力。
2018年,西藏旅游人次达到了3360万,2022年将突破5000万人次。西藏文创,有天然的流量粉丝。
·看得见的西藏
藏地,一直以来以独特的地貌风景、宗教文化,吸引着无数电影创作者的目光。聚焦西藏的佳片,从1986年田壮壮的《盗马贼》、1996年冯小宁的《红河谷》,再到2004年陆川的《可可西里》、2016年张扬的《冈仁波齐》,几乎每隔十年出现一部。其中,《冈仁波齐》更以1亿票房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随后 《318号公路》、《七十七天》、《藏北密岭——重返无人区》等播出,相信今年定档国庆、由吴京、胡歌、章子怡等主演的《攀登者》将会掀起藏地电影的狂欢。
所以,你不去西藏,也能看得见西藏。不过,这种外部的窥视,终不如内部的展示来得真切。因此,建议你去看看藏族导演拍的藏族电影:
万玛才旦被称为“藏族母语电影”的开创者,他的“故乡三部曲”(《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斩获国内外20多个电影奖项。以美术和摄影身份参与“故乡三部曲”的松太加后来也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作品,他执导的前两部作品《太阳总在左边》与《河》入围过柏林电影节、洛伽诺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等国际大奖。两人同被认为是第一代藏族电影人中的领军人物。
最后,我想提一个藏族作家——矛盾、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尘埃落定》的作者,也是《攀登者》的编辑——阿来。最主要的是,他曾是《科幻世界》的主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让杂志走上辉煌,让80后的中学时代,可以读到唯一的科幻杂志。
·来过就不曾离开的西藏
有人开玩笑说,来西藏的人是“三失”文青:失恋,失业,失学。来西藏,是为了寻找。
西藏的独特,在于地域与人文,加上时间的发酵,形成独有的神秘气质。许多来到西藏的人,后来就留了下来,不再回去。回去的人,也常常回来,一次次进藏,寻找失落在那里的灵魂。
西藏是离上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是寄托灵魂之地,如果你得到了这里的密码,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保险箱,保管你的灵魂。
或者说,这里是灵魂大罗天,你可以把自己的灵魂烙印在这里。这样,如果哪一天你在人群中迷失了,回到这里,便可以寻回自己。
最后,无论你通过怎样的途径感知西藏,都不如亲身去看看那里的风景,那里的人。又是6月了,高考之后、暑假即将、城市酷热,何放下身边的烦闷,去西藏逛逛?
到达、看到、吃到、带走、寄存、再来。
前年6月,在西藏海拔5000米的地方来了个单手倒立,随后写了一个篇章,送给你:
又是六月
今年来到了雪山
用脚拖起明净的天空
用嘴巴去亲吻大地
那弱弱的小花轻晃
撒落一滴雪山的眼泪
泪滴中包涵的影像
是雪山记录的一个故事
你一定听过
你一定见过
你曾经历过
你的故事
小溪携着泪滴往雪山下传唱
一路在阳光下粼粼
我用手捧起一段
听到了你的歌声
山谷回响
水草飘扬
旋转的梦境里
在你的眼眸中 我看到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