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斗牛》影评
看了几篇影评后,第二次看了《斗牛》这部电影
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一部电影好不好看,不是看豆瓣评分,而是自己是否被吸引,看完之后,还牛反臼似的回味那么一会儿。
若是观影过程中,索然无味,或刷起了手机,那就不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若是全程无尿点,看完之后,还盯着字幕,腻着不走,那对绝对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斗牛》由管虎执导,黄渤和闫妮主演的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喜剧电影。
讲述的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农民牛二(黄渤)在日本人屠村后,发现所有人都死了。
牛二就去找奶牛,并为保护这一头奶牛,先后同日本兵、流民、土匪斗智斗勇,最后成功了保护了这头牛的故事。
影片先后采用顺叙,插叙,倒叙的方法,表述日本人屠村前的情况,阐述了牛二为什么要找这头奶牛、保护这头奶牛,以及和九儿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部较好的影片,如刻画牛二自私自利的小农形象:把该给八路牛吃的好东西喂了自己的小黄牛。
最后,当一名解放军作主,把牛送给他时,他怕人家返悔,硬要人家给盖个戳。
影片一开始,在那个没有炸的炸弹前,牛二同一八路军战士的“人、八”之争的描述,是为影片最后他把解放军当八路军做的铺垫。
牛二同九儿的悲惨爱情故事,也刻画的深刻。九儿泼辣,敢和老祖顶撞,公众场合大喊妇女解放。
奶牛是九儿帮牛二抓阄抓到的,牛二之所以同意收养奶牛,是以村里把九二嫁给牛二为条件的。
九儿死后,奶牛就是九儿,九儿就是奶牛。牛二对九儿的爱全部倾倒在奶牛的身上,最后把给九儿的信物,他的传家宝银手镯也给奶牛戴鼻子上了。
另外,还有日本人玩的蝈蝈;村口那个扔了两年还没有炸的炸弹;那条预示着有不祥事物出现的狗,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均含有一定的影射。
老祖代表着封建;流民要杀救他们命的奶牛(娘)来表达流民的愚昧;
牛二要杀日本学生来报仇,最终却没有杀,表示只想过日子的牛二,虽然深受战争之苦却也能深明大义。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观影人来说,这些并不是评判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
还要雅俗共赏,要有一定的、吸引人的、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而且逻辑上要能说得通。
喜剧电影,我理解的是看着哈哈大笑,笑着笑着,突然明白了什么,突然笑不出来了,就像周星弛的诸多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多以俯视角度拍摄战后村庄。灰暗色为基调村庄,整体压抑、沉闷。
无论黄渤演的多么夸张(那个害羞的表情)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灰黑色,如果表示悲壮,能引发人的共鸣。但用做喜剧的基调,则有些不伦不类。
影片的插叙,倒叙的手法用得很好。
但是有一段:牛二喂奶牛的解药之后。奶牛叫了一嗓子,惊动了日本鬼子。鬼子指示去查清情况的场景出现了两遍。
镜头重复,若是震撼的场面,如爆炸的慢镜头等多角度重复播放那可以理解,耐看。
但这里让人立马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假!
牛二被刺了一刀之后,独自逃到山里。在雪地里睡了一觉,醒来,那头奶牛莫名其妙地出现在牛二的身后。
这奶牛是如何突然出现在牛二的身后的呢?
这衔接的太突兀了,让人感觉云里雾里。哪怕你拍一个奶牛从村里走出的镜头也好。
不觉得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牛二同土匪斗争的那一段,就是要给牛配种的那一段。看了两遍,愣是没看出什么道道,很快就结束了。
这一段,开始好理解,牛二带着奶牛误闯了土匪窝,但是怎么结束的,不知道。
这一段想表达什么,看不懂。
话说回来,咱不是影评家,咱不懂电影,但是咱也喜欢看电影,也看了几篇影评,除了有拍马屁之嫌外,也没有什么帮助。
对于电影,咱也有评判电影好不好看的一套体系。观看一段时间能不能吸引我,能不能让感悟到什么。
对于这一部电影,如果要打分的话,只能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