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来访者的压力及其衍生的情绪,咨询师应将其放在一个社会互动关系的角度来检视与理解,也需要帮助来访者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联动变化以及语言的转换,运用主动制造化解压力的契机。
为了生存与适应,人们需要懂得运用自己的资源与力量来应对压力,语言就是其中的一项利器。语言是有情景,脉络性的,是与特定的人是实地物相关联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脉络中协商出来的一种运作系统,用来描述个人与其情绪,想法及行为之间的关联。人如何使用语言描述他的困境,情绪与压力,将影响他如何看待压力,应对压力,也会影响周遭的人。如何回应他,当语言描述方式不能充分表达自己所想时,人将很难从他人那里获得真正想要或需要的社会支持。
在来访者描述自己的问题,情绪与压力时,咨询师不仅需探索来访者的主观知觉,特别注意来访者使用的病理诊断词汇或固定标签,也需辨识来访者自身环境结构和二者互动的脉络和历程,包含情绪认知行动之间的联动。我及在来访者的预言,游戏规则里,他又如何与环境进行协商的过程以及协商出来的结果。
由于意义是协商而来的,是可以被改变与修正的。在咨询对话这种语言性的社会互动中,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也将会被更为澄清,并再次建构。
来访者之所以会有压力与情绪,正是因为来访者选择描述现实的角度与方式。
能够影响来访者产生新诠释角度的一种回应方式是,一般化技术。
咨询是需要有充分的自我了解,也需要经常反思个人的经验,对自己的优点,价值观,盲点偏见等有所掌握。如此,才能在不断拓展自己个人与专业的成长下,持续维持与咨询对话中营造平等关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