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感谢!
今天是相对空闲的一天,很感恩,一早小花仔就跟着爸爸去了姥姥家,给了我一上午的空闲时间,可以边听课边收拾家。不仅把周末未能学习的生命智慧课程补上,还把家里收拾了一下。
Simba陪着我一起在家里,他看他的书,我忙我的事情。收拾完后,我就安静地坐下来,让自己好好陪伴自己做了《走向母亲》课程里的几个冥想。
从《内在小孩》到《走向母亲》,第一次,我这样好好地去看见母亲,去懂得母亲。
我在冥想中站在高高的椅子上,看向母亲,最先看到的是母亲当下的样子,她身材变形,脸上挂着皱纹。
可是慢慢的我看见,母亲变回了她二十多岁的样子,母亲生我们姐妹三个点时候也就是二十多岁的样子。她扎着两个大辫子,头发乌黑发亮,她那么年轻,那么美,身形是那样的青春有活力。
我记得曾经听母亲说起过,她和父亲成亲前,即将走进新婚的夫妇们到村里一起开会,其他的准新娘都羞涩地低着头。母亲说,她不觉得有什么需要害羞的,她就是开开心心地抬着头听村领导讲话。
那时候的母亲是这样的性格,她自信,爽朗,阳光。母亲在她最好的年纪里选择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世界,她选择在这样一个年纪里就担负起做母亲这样一份责任。
母亲先是生养了我的姐姐,因为是女孩,爷爷重男轻女,于是几年后又有了我,没想到还是女儿,最后母亲冒着超生的风险生了妹妹。可是我们姐妹三个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爷爷的欢喜,听奶奶说,只有姐姐出生时,爷爷会抱着姐姐跟别人炫耀一番他的孙女有多漂亮,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得到过爷爷的喜爱。
自从2018年起,我开始接触心理学,在我学着探索自我、寻找自我的这份恐惧的源头的时候,我曾经看见自己一岁多就被送到姥姥家,与妈妈分离的那段日子。每次想起那段日子我都会觉得好害怕,好伤痛!
之所以被动到姥姥家,是因为母亲怀了妹妹,超生,她要挺着肚子东躲西藏,没有办法照顾我,姥姥那里是我最好的去处。
可是那段记忆却成了我最灰暗的回忆,每每走回到那个时空里,我总能看到一个灰色的空巷子,或许那就是妈妈回姥姥家看我一眼,匆匆离开的方向吧。那个巷子让我觉得很害怕,很悲伤,甚至是到现在的年龄,我依然对于太阳落山后这蒙蒙灰的状态带有莫名的恐惧和伤感。
我曾经埋怨母亲,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的那份埋怨和隔阂是存在的。我,那么小小的一个我,在本该吃奶,本该腻在妈妈怀里的年纪却要长久地和母亲分离,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和恐惧呀。
加之以从小的记忆里,妈妈就是那个唠叨的角色,唠叨房间没有收拾好,唠叨不该在饭桌上说话引起爷爷的各种语言反馈等等。不知道是不是爷爷奶奶这重男亲女的观念给母亲带来的伤害,惹得母亲只要听到爷爷说话的腔调就会莫名的反感,进而把这份情绪都转嫁到我们的身上。
我曾经烦透了母亲对爷爷奶奶的这份莫名的反感,她不准我们吃饭说话,不准我们主动引发任何一次爷爷奶奶的语言反馈,哪怕这种反馈是中性的,总之,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是听不得爷爷奶奶说话。
我曾经巴望着自己也像姐姐一样快点结婚,就可以离开家,离开被母亲当作子弹一般地和爷爷奶奶这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天的我,深深地沉进冥想里,拨开曾经的埋怨,我看见母亲曾经是那样的年轻和活力,她也和我们一样,从花一样的年龄走过,只是她更早地就走进了婚姻,走进了当母亲的责任里。
我把自己化身成那个小小的,小小的我,那个曾经与母亲分离而无限恐惧的我,被母亲抱在怀里,吃着母乳,眼睛时不时偷瞄着母亲的表情。
我看见母亲无比慈爱地低头看着我,哄着我,轻轻地拍着我,哼着歌曲......
母亲是爱我的,她无比无比爱我,她怎么舍得和我分离呢?这种分离对于她来说更是一种痛苦。为了给刘家生养一个男孩,她一次又一次忍受分娩的痛苦,再一次的怀孕不仅要忍受怀胎十月的辛苦,还要像小偷一样到处躲藏,母亲原本是一个愿意昂首挺胸做人的女子啊!
她那么爱我,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和我分开,她是多么多么的挂念啊!偷偷回姥姥家看看我,怕我哭,或者说,怕她自己不舍得看我哭,于是偷偷离开,转身离开的母亲心也是在滴血的吧!
天呐,这些是我曾经都不曾想过,不曾看见过的画面啊!
我上小学开始,随着父亲,我们一家都搬到了青岛,从农村到城市,对很多农村人来说是很向往的事情,可是我却总在这个节点上卡住。很痛!很痛!
来到城市里,不会说普通话,没有朋友,没有融入感,被同学笑话叫做“老巴子”!学习内容跟不上,总是在班级最后一名,考试卷子不及格,被老师批评,双手举着试卷到讲台上批评。
这些都是我来到城市后的痛点。我曾经在想,如果没有这次转变,如果不曾来到青岛,我的性格会更开朗,会更愿意接纳自己吧!
我很长一段时间都痛在这段回忆里。
在《走向母亲》的冥想里,我看到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开家长会,别人的妈妈都是着装时髦,只有我的妈妈面容苍老,穿着土气,曾经有一次一个同学问我:“那是你的奶奶么?”
我曾经觉得母亲给我丢脸,太土气,和别人的妈妈太不一样了。曾经有一次家长会,我和同学背着书包准备回家,迎面看见校门口的妈妈们都已经进校门,准备开家长会了。同学们都大喊着:“妈妈!”高兴地迎了过去,我也一眼从人群中认出了母亲,但是我没有迎过去,我选择躲到旁边,等母亲走过去后我在匆匆出校门赶紧离开。不是因为我考试不好害怕母亲批评,单纯的就是觉得母亲没有能够荣耀我,没有像其他同学的母亲一样光鲜。
可是,今天的我,看见了母亲更多的不易。
我亲爱的母亲啊!在我们全家来到青岛后,主要靠着父亲一个人赚钱养家,虽然母亲也工作,但是收入微薄,而我们姐妹三个人又是上学,又是生活开销,上面还有两位老人需要供养,所以那个时候的母亲真的是一块钱都要掰开了省着花。
为了让我们尽量体面,母亲从来都是给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可是自己却不舍得买几件衣服。我们一个小小的屋檐下,七口人吃喝用度全靠母亲一人掌舵,这是多难的一件事,即使这样,爷爷奶奶还是会诸多挑剔。
曾经的饭桌,好吃的东西先给爷爷奶奶,再就是我们三个,长身体的年龄,我们都不曾记得要给母亲省出来吃。我的记忆中,常年操劳的母亲只有八十几斤,瘦弱的她依然里里外外,把这个家打点的好好的。
看看当下的自己,哪怕是在四十岁的年纪里,也依然想要穿的美美哒,吃得好好的,生活舒舒服服的,那时候的妈妈又何尝不是呢?她也有她的同龄人啊,她也有她的攀比啊,可是没有办法,仅有的收入要先顾着我们用,她顾不上自己的美。
她把能给予我们的一切都给予了我们,那时候的她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最大程度的付出,就是那样的程度啊!
我还苛求什么呢?当年的母亲也从她的原生家庭里走来,带着她原有的伤,原有的限制性观念,她在那样的状态里,把最好的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们。
我亲爱的母亲啊,对不起!对不起!我曾经这样的误解着你,请你原谅!
谢谢你为了我们所做的一切。你用自己最好的年华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我们的安全港湾。
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谢谢你用自己的身体给我第一个安住的家!
谢谢你用乳汁给了我第一份食物,滋养我的生命!
谢谢你在这趟生命旅程里这样不求回报地护着我,爱着我!
谢谢你,亲爱的妈妈!
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