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能固本:各民族干部队伍培育新格局

  在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战略支撑,更是系统工程。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对干部进行学习教育和引导,培育责任担当意识,坚决防止“两张皮”。为此,要通过价值涵养、文化浸润、实践锤炼的立体化路径,构建各民族干部思想同心、行动同频、能力同进的培育格局,为边疆稳定与繁荣注入不竭动力。

  以价值引领筑牢忠诚品格。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各民族干部队伍,本质在于以共同价值理想坚定精神内核。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与历史传承,引导各民族干部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频共振。通过系统性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推动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深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政治认同。同时注重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提炼共同精神标识,从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中汲取忠诚传统的养分,将维护民族团结、服务大局的意识转化为干部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确保各民族干部在复杂环境中始终坚持政治立场、恪守使命。

  以文化共融凝聚担当合力。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凝聚合力,是锻造干部队伍的重要方略。通过构建多层次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干部在文化互鉴中形成协同奋进和共同担当的信念,注重将民族文化符号升华为集体行动的理想风向标,借助共享的历史记忆与时代号召力,激发各民族干部服务大局的主动性。这种文化共生机制,既破除思维定式与地域隔阂,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超越民族身份的责任意识,使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形成“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的协同效应,以矢志不渝的合力诠释团结担当的深层内涵。

  以实践淬炼夯实能力根基。实践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要坚持将基层一线作为锻炼本领的核心场域。通过建立“压担子”与“搭梯子”并重的培养机制,引导干部在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具体实践中培养服务群众的工作智慧和创新思维,在改革攻坚中磨砺品格、提高能力素质。通过建立“学用贯通、训战结合”的赋能机制,将思想和专业学习运用到治理现代化的全链条过程中。这需要把握从需求导向到能力迭代的闭环规律,健全以实践为轴心的能力培养模式,实现干部素质与时代要求的动态适配,最终锻造出兼具政治定力、治理张力与发展活力的高素质干部梯队,为边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