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的在深圳这种快节奏的地方,慢慢地吃饭是一种难得的奢侈,或许正因为是这样,看到像《深夜食堂》这样的剧,便会有一种久违的温情,由衷的觉得日本的饮食文化散发着简单精致的魅力,人们对待食物似乎有一种“仪式感”,在吃的过程中更注重去享受食物本身的味道。
后来接触了瑜伽,它提倡带着“觉知”去做事,包括惯以为常的“吃饭”,吃饭要慢慢的吃,一点一点的去咀嚼,用味蕾去感受食物天然的香气,虽然听上去很简单,但长久的去坚持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就听到某位仙风道骨的大师说“吃饭也是一种修行”。一个“吃饭时想砍柴,砍柴时想挑水”的人,经过坚持“用心”吃饭,或许真的能“吃饭时想吃饭,砍柴时想砍柴”,久而久之,专注与认真也会成工作与生活的状态。
因为喜欢《深夜食堂》这种风格的剧,更被里面简单朴实的食物所吸引,所以就顺着兴趣读了美食家蔡澜的作品《蔡澜谈日本之日本料理》,书中文字小品简单风趣,妙语横生,往往是一文一事、一文一物,字里行间摇曳着蔡澜关于美食的独特品味,非常值得吃货们一边读文字的同时,一边去尝试书中所提到的食物。
深夜,伴着时钟的摆动慢慢来临,夜色用它那双温柔的手,触摸着心灵中的最柔软部分的琴弦,此时的音乐是美妙的,心情是轻松的,人也是真实的。进入这家深夜才开的食店----深夜食堂,对內敛的老板说出记忆深处的那个食物,然后听他不加思索补充特殊要求,一股暖意涌上心头。简单的料理端上桌,热切的看着桌上的食物,就像观赏着一幅伟大的画作,从心底传来的震撼感,让人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对着这盘有灵性的东西,说“我开动了哦”!然后小心的品尝第一口,让它们慢慢的冲击着舌尖的每一个味蕾,然后回味,记忆的丝线不由得延伸、贯穿,想到了什么?是那段淡淡的如风般的恋爱,还是某段旅行,还是某个人、某件事。。。
得闲便看了这部有关料理的剧,触动了原本迟钝的味觉神经,对食物的短暂记忆也在慢慢延长。但感受最强烈的便是:吃----真正的无声剧,人们对食物都是有记忆的,有温情、有感动的、当然也有禁忌的。每一种心中的食物,都有着关于它的故事:
有音乐梦想的A女,喜欢大口的吃热腾腾的猫食,那是她默默无闻的奋斗阶段的证明。当她成功后,疾病也如山一样压来,但是每当想起深夜食堂的猫食,嘴角也不由得浮现一丝笑容,于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沉醉在猫食的回味中,最终化作猫,尽情的吃着属于自己的食物。
茶泡饭三姐妹,大龄剩女的代表,因为同样憧憬着完美的爱情,所以三人结为友谊联盟,经常到深夜食堂来吃茶泡饭,但是虽然吃的是饭,咽下去的却是空虚,友谊在一次次信任与不信任中间徘徊,最终还是那简简单单的茶泡饭让她们重新聚在了一起。
无论是坠如红尘的舞女、第三者身份的女编剧、缺失父亲的女明星、还是那个有着哲学思想的流浪诗人。。。社会中不同等级的角色代表,都会经过那条下着白雪的小巷子,进入这个暖色调的料理屋,在清晰的画面中,开始他们深夜之中的慢生活。
人生百味,尽在这四方食堂间,不管身份如何都会在这些食物间找到认同和温暖。一份朴实的腌白菜,也能品味出人生的哲学---最后的我们终究归于朴素,却浓缩了所有味道。
细细的想想,记不清有多少个没有味道的日子了,每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只知道吃饭的时间到了,该满足肚子的需求了。吃过之后没有关于它的记忆,然后照常去做该做的事情,日复一日,渐渐的就习惯了。但是回头想想,是不是丢了什么,仔细的品味?还是轻松的心情?还是轻装的慢生活。在这个时代谈“慢”,似乎有些不搭调,但是偶尔在快速的生活和工作中,混搭一些慢的速调,那样是不是更有味呢!总之,吃货们,慢慢的享受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