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我开始接触到“碎片化阅读”这个词语是因为我当时的工作涉及到现代远程教育,涉及到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提到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在不断涌现,移动终端成为最受宠的学习工具,而随时随地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一种口号,我们制作教学资源也是努力研究各种终端的运用,努力学习制作各种所谓“微课程”,以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要。
那差不多是四五年前的事情,但那时我自己的碎片化学习却是很少,因为那时微信刚起步,公众号不多,都不太会用,更没有自己关注的领域。反而是在地铁上看书,或者听百家讲坛。
后来,我生了孩子,开始做全职妈妈,才真正进入碎片化学习。孩子睡觉后我可以有完整的时间拿起一本书来阅读,当然都是育儿书籍。除此之外,就是趁一些零散的时间,刷微信圈,圈里有不少好文,看公众号,都是关于育儿的知识。
可当时我并没有把自己的这种行为定义为碎片化阅读。因为这和我理解的碎片化学习想去甚远。
后来大家都在说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我才意识到原来刷朋友圈也算是一种碎片化学习。
在做了两三年这样的阅读之后,我开始写一些育儿文章,居然发现还有很多妈妈不仅点赞,还收藏,还会过来请教我育儿方法。
然后我再看各类公众号的文章,发现真的是大同小异,很多文章我在两三年前就看过了,只是换了题目,换汤不换药,拼拼凑凑又是一篇新文,取个标题党题目,大家互相转发。
因为热衷于碎片化,我都快把系统书籍阅读这事给忘了。
这时候,我问一个朋友,我说,我看公众号里的文章都大同小异,学不到新东西,怎么办?
她说:还是要看书,做主题阅读,然后输出。
突然茅塞顿开的感觉。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我回想起当时我们在做课程资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我们是把一本书的内容,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做成5分钟的课程,很多很多的5分钟课程联系起来依然是一本书的系统知识。
而不是像公众号里的文章,把一本书或者一个领域的内容提炼压缩成一篇文章。结果,你也提炼,我也提炼,你也压缩,我也压缩,最后大家看到的都是粗枝大叶,条条目目的东西,没有系统,没有细节,没有知识的前因后果。
比如在育儿方面,通过碎片化阅读你得到的永远都只有方法,没有系统理念。今天学一个A方法,明天学一个B方法,后天学一个C方法。你都不知道这些方法背后的逻辑理念是什么,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彼此是否有冲突。
有一天受到群友邀请,让我分享一本育儿书籍里的部分章节内容,每周都有不同妈妈按照章节顺序依次分享不同的章节的内容。
这些好学的妈妈们正在实践着真正有效的微课程的运用。
系统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并不冲突,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运用,怎样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