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5.21 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现在是贬义词,指愚蠢得无人能比上,形容愚蠢无比。但原来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糊涂装愚蠢,明哲保身,是理智的选择,是褒义词。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第21章,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段话意思是,孔子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就表现得很有才能有智慧;在国家政治混乱,就表现得很愚笨糊涂。他在该表现才能的时候表现才能,别人也能做得到;他在该表现愚笨的时候表现愚笨,却是别人很难做到的。在这里,孔子是称赞宁武子极高的处世智慧,特别是装糊涂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下面说下宁武子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做事的,为何获得孔子的赞许。
宁武子,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他是卫国正卿宁速之子,卫文公、卫成公时任大夫。卫懿公酷爱养鹤,荒废国政,当时的大夫石祁子、正卿宁速(谥号庄,又称宁庄子)忠直贤良,两人多次向懿公进谏,但懿公玩物丧志,置若罔闻。公元前660年冬,北方翟(狄)人攻卫,在荥泽(今浚县西北)杀死率兵迎战的卫懿公。噩耗传到朝歌之后,石祁子与宁速保护卫公子申,率领卫国遗民730人连夜向东南逃去,后来在齐侯的帮助下,在漕邑(今滑县东南)重建都城,拥公子申为卫戴公。戴公很快死去,他的弟弟公子毁被立为卫文公,卫国也迁都到了楚邱。宁速为保全卫国宗祀立下大功,而宁武子随父亲离开朝歌,后来做了卫国大夫。
卫文公时政治相对清明,宁俞作为国家重臣,勤于国事,据《左传》记载,曾多次代表卫国与诸侯结盟。由于当时大环境很好,很多贤良之士愿意为国效力,所以孔子说宁俞“其知可及也”。但是到了卫成公时,一方面由于成公个人昏庸无能,造成国政荒疏,一方面由于当年文公没有礼待晋国逃亡的公子重耳(此时已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招致晋国武力威胁,结果成公被迫出逃在外两年。在此期间,很多大臣看到卫国衰微之势,纷纷抽身而去,另谋高就了。内忧外患之际,只有宁俞见义勇为,勇敢站了出来,凭借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斡旋于晋国和卫国之间,维护了卫国的尊严。有一次,晋文公要毒死卫成公,宁俞闻讯后买通下药的人减小剂量,才保住成公性命。可以说,若没有宁武子,卫国大厦怕是早已倾塌了。
在太平时代,宁俞能做的一般人也能够做到;但到了乱世,大部分人人只求自保,不愿出头,以免祸患,这本身也没有错,但象宁俞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不仅保全自己,还能尽心竭力,不避艰险,理智地去做在其他大多数人看来是愚蠢的行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孔子说宁俞“其愚不可及也”,难得糊涂,这是对宁俞忠义之举的高度赞誉。但愚不可及这个成语意思从褒向贬,变化这么大,远离中庸精神,估计连圣人也始料未及。
白云山人20170401愚人节说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