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章标题
第一章讲的是-A的价值。
什么是-A?即与你想推荐或推销的物品相似但稍差一些的参照。它的价值则是在有三个选项A.-A.B这三个选项时,引导人们选择A。
原因在于A与-A这两个物品形成参照,而B与A之间是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则人类大脑做出以-A为依据的判断,认为A项最优。
即人类的选择是从做比较开始的。无形中-A做了潜意识的衡量标准。
第二章引入锚定的概念。
由于缺少必要的参考信息,供需平衡点由商家设定,通常人们在做购买选择时只能按商家给定的参考价做购买判断,从而导致供需失衡。
消费者以商家的标值与最初被有意设定的参考值采取抢购或抑制购买行为。而这个最初被设定的参考,被定义为锚。
同时“首因效应”叠加“绵羊效应”造成一旦形成印象,很难改变。从而产生锚定。
同时作者强调锚没有好坏之分,因而提醒大家不时提出自我怀疑,我们做事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偏差。
第三章免费的代价则说明:人类做出选择时会启动价值与危害评价系统。当物品变成免费,则导致人们关闭衡量系统,从而引发不理智行为,放弃原本虽需付出小部分代价但实际更划算的交易。
最经典的情况就是:笔者每次去逛商场前都目标明确,但出了商场时才发现,想买的没买,不想买的却买了一堆…
也就是说免费或打折,让人们看到已有的权利不用或浪费非常可惜,导致人们发生不理智的购买行为。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运用断舍离,明确目标坚定想法,对待打折时思考下是否真是自己想要。检讨锚定点是有问题。过简单些的生活。
第四章引入社会规范的概念。
解释了为什么家人的付出我们不会用发工资或奖金的形式来回报。也就是说,之前,打折,购买,这些行为只发生在市场规范起作用的情况下。而我们的社会亲情是在社会规范情况下起作用。
这不禁让我想到分手情侣索要分手及青春损失费的凌乱状况。
由于社会规范衡量锚是感情,可谓是无价,但无价的感情却需要基于经济来表达,所以当社会规范用市场规范来表达时就会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
但同时,为什么有人愿意无偿去做事,而付费反而起反效果,这也是社会规范在起作用。
综上:
警惕自己锚定的标准,时刻保持对免费的戒备,恰当使用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