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自卑情节,但自卑情节并不是坏事,而是一种驱动人类前进的动力,有自卑才有超越和创造,才有价值的提升。但是我们要学会合理处置自卑,把自卑用对,而不是用错。用错了的自卑会导致人的性格扭曲,容易出现心理变态。
自卑感的表现是非常复杂的,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喜欢用过度自大来掩饰自卑。
用错的自卑很可怕,我们都会有所耳闻一些例子。比如有些人小时候受过伤害,自卑感强烈,决心要出人头地,于是拼命赚钱,成了大款后仍不舍得花,当了大官后仍不快乐。他们的根源是童年时受过的伤害,而他们拼命赚钱以为可以摆脱掉这种自卑,但是钱有了,自身仍然没有安全感,仍然迷茫。
用错的自卑还会导致强烈的报复心理,有的人受了伤害,内心产生了报复别人和社会的心理,遇到问题时便想通过简单的暴力行为去解决,以此为优越感,为这个社会平添恐怖和灾难。
当然,还有一种错误的自卑是假装自己有病,不敢见人,不敢去公众场合,主动承认自己有各种恐惧症。
这些都是把自卑感用错后导致的行为,错误地解决自卑的方法和角度,无论哪一种,都会是糟糕的结果。
那什么是自卑?心里学的解释是:当自己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和应对,无法解决时,自卑情节就出现了,因为自卑感常常引起紧张,紧张会朝向优越感的方向强制性行动,而不再指向解决问题本身。
一个人有了严重的自卑感后,他会有一种动力去寻找优越感。怎么寻找呢?并不是主动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是,喜欢捣乱,喜欢说风凉话,喜欢说不屑于怎么怎么样。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遇到这类问题,长大后面临困难的措施无非就是:退让,躲开,捣乱,风凉话,甚至去做暴力的破坏,例如去破坏共享单车的例子。他们用这种方式去寻找优越感,他们的心理想法往往是:我虽然没法向别人一样有价值,但是可以让别人跟我一样倒霉。
错误的自卑使人便执和扭曲,而自卑心理的又往往会出现在童年时期。那哪些人容易在童年时出问题呢?
一,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如果父母或者身边人能给孩子一个恰当的解释,有器官缺陷的儿童就能很好的接受自身的不完美整,例如霍金,海伦凯勒。但是很多家长也是无知的,他们也不会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所以导致孩子因为自身的不完整,而产生性格便执和心理排斥。
二,受宠儿童特别容易出问题。受宠儿童往往期望自己的愿望被当做法律一样被对待,他们认为生活就要意味着要做第一,意味着成为最重要的是人,意味着能够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建立任何规矩,也没有感受过对别人的影响和需要。这种孩子长大后,会在心理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
三,被忽视的儿童。从小被忽视的儿童很少能感觉到完整的爱和合作。他们也不会对这个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他们会觉得社会是没有友好力量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斗争得来的。
所以,童年时不正确的心理会导致自卑,而用错的自卑是使人一生深受其扰,无法实现自我超越。
那如何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价值个社会的价值联系在一起,通过为这个社会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关爱他人,然后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增长。然后让自己觉得在这个社会上是有价值的。
当然,有必要补充的是:人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行为价值。经济价值不必赘述,行为价值指的是为他人和社会所做的精神层面,道德层面,以及生命意义上的引领和奉献。
当自己对这个社会有价值,当自己被很多人喜欢,当自己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身的自卑感就会被抵消,那时候你的心里才能感觉到无比的快乐,生活是无比的幸福。
体会自卑,消化自卑,合理的转化自卑,才能超越自卑。“孔子曰:仁者不忧。”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