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丽 焦点网络初七 坚持分享第80天
八.当来访者认为是别人需要改变时
非自愿来访者常见的反应是:特定事件都是别人造成的,自己犯错是不得已,别人才该负起全部责任。因此,老师要协助来访者走出不当假定,建立真正可行的、在来访者能力范围的正向目标。
1.老师先使用假设性问句顺着来访者问:你认为对方需要有什么改变?对方怎么做时,你就知道他有改变?当对方有改变时,情况有何不同?当你有新的不同反应时,对方如何才会注意到你的改变?如此,对方会用什么不同的方式对待你?你会有什么不同以往的反应?如果你先改变,对方就能跟着改变,你要如何帮助自己先改变?过去是都有成功做到的例子?这些一连串逐步询问的引导让来访者了解与对方的互动是恶性循环,若要改变现状,可以马上逆向操作,彼此形成良好互动,至少在他回答这些问句时,更能了解自己什么行为对自己是较为有利的。
2.此外,老师还可询问,你说你的同学抽烟时,你最快会注意到、让你知道你想抽烟的第一个信号是什么?这样的问句让来访者练习辩识环境的信息,也暗示来访者是必须、能够在各种情境下负起他个人所属的责任。
3.还可以用夸大、反话式的语言来激发来访者的改变。如:你说父母唠叨你写作业,气的你会摔东西,我想,如果你每次生气时不回话,让他们不知道你想什么,然后,把作业完成,再跟他们抱怨说,他们太多心了,这一定很有趣。这样的目的,是协助来访者松动目前问题的恶性循环。当来访者有小小的改变时,及时鼓励使得来访者更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这种策略需取得来访者提及的重要他人的合作,请他们以正向有效的方式回应,让来访者能体会到他小改变所带来的新成功经验,而愿意真心、持续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