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不是敌人,而应该是相互成就的人

老师和学生本应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但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等搞得老师教学压力很大,教师不得不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学习,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业,教师就把自身的压力转嫁到了学生身上,使得学生的压力过大,这样极易形成师生的对峙。老师恨不得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所有东西,考试都能考个满分,都能安安生生不犯什么错误,都能扎根于学习,可是事实是学生不可能都得到老师要求的完美水平的,也不可能都不犯错的,有些甚至还会反复犯错,这时候老师不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不要非得拉仇恨,把学生当做敌人一样去对待。

首先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学生,学生就是要学习那些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和规矩,既然是学习不知道的东西和规矩,就一定会有他不会的、有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的这种不会和错误的出现。也就是说,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不足。

其次就是要指导学生。对于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和行为上的不足,我们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帮助学生告诉他们该如何去弥补和改正。我们要当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知识的缺陷,如何去弥补这些缺陷,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最后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言行上,不是说你这次指导完了,教育完了,学生就不会再出现不会的地方,或者不再犯错误了,当他们再次出现知识的空白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细心地指点他们教给他们方法,帮助他们填补这些空白,对于言行上的错误,更是要反复抓抓反复。

教育,正是在这样“犯错—悦纳—指导”的循环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在这样的循环之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增进,行为不断完善,逐渐成长为能够适应社会的人;老师也不断成为本领更为高强,能力更为突出的教育者。所以说,师生关系是相互磨合与成就的关系,不是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作为貌似权威的老师,在这种本应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更应该放低姿态、放宽心态,以爱和理解,去与学生和平相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