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复听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古典的“拆掉思维的墙”,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今天触动我的一个,举例说明:一个故事,财主卖地,有个规则“按照天计价,1000人民币一天,你从这里走出去再折回原地,能走多大大地就拥有多大 ”所以A就想能多走就多走些。直到走累死,旁边的人一锄头把他埋了,最终他只需要从头到尾的七尺之地。
我突然想起了我父母,年轻时,养育孩子,拼命填补家用,节衣缩食,三个孩子也不痛不痒地长大了,我理解父母的不易,在我们都脱离了生活的不易,发现父母还是那么辛苦,不一样的就是父母账上多了些养老金,他们自己存的。我觉得该松一口气了,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干很多农活,我劝阻无效,第一年蜻蜓点水般说“妈,可以少做一些农活了,我们都大了,种种花花菜菜,够吃就好啊”不听,第二年,我继续说“爸,可以少做了,你们身体最要紧啊”继续不听,闲不住的人,我觉得,二老就是“有手无胃”的人,说多无益。
这次妈妈身体不适,下来体检,各种指标都不好,我怒了,没法,跟孙子似的跟在后面各种复查,排队,缴费,医生的脸色也不好看,我跟妈说,来医院送钱,还要赔上笑脸呢。好多无奈,人最大悲剧,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父母一辈子辛勤劳作,步入老年,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一直努力干活,还互相不搭理,我跟妈说,离了吧,你们太折磨了,我看着二老,年轻有孩子的抚养,不得不去努力赚钱,被“重男轻女”观念吞噬着,非要生个儿子,年轻的妈妈生养孩子,透支了太多的身体精力,现在身体开始抗议与退化,各种不舒服。
我现在跟妈妈打趣,现在可以享受二人世界了,享受不了,可以开始一个人的生活节奏了,趁身体硬朗出去走走。妈妈一脸鄙夷,“那是有钱人的事情啊,人家有钱人才到处走走,我们赚钱不容易……”我发现这天又聊死了,那就这样吧。
与其操心父母,我还是操心自己吧。争取不做有手无胃的那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