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头戴白色蝴蝶结的妙龄少女,她即将走到人生的终点,因为在一个多小时之后,她就遇到了连环强奸杀人恶魔。
2011年7月8日下午四点多,一位村民在白银区屠宰场附近发现一具女尸,死者位于院墙的墙根下,整个尸体都被荒草掩盖。死者的衣着较为凌乱,有疑似被性侵的痕迹。被害人看上去年龄不大,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蝴蝶结,上身穿着一件印有英文字母的白色T恤,尸体已经高度腐败。
根据现场观察,法医判断死者死亡已有48小时以上。死者的脖颈处有明显勒痕,口鼻也有出血。尸表的进一步检验证实,死者的死亡原因为被人捂住口鼻导致窒息死亡。死者的一只鞋掉在脚边,另一只在死者北侧两米左右。技术人员发现鞋底的泥土与现场泥土一致,这说明死者应该是和平进入现场的。
死者西侧三米处还有两个纸袋子,两个袋子完好地摆放在那里,大一点的纸袋里装着女孩的两件衣服,还有一件深色的男士西服,小一点的那个纸袋里装着化妆品、牙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在两个袋子里都没有发现能证明死者身份的物品,但却发现了一张车票,这是一张兰州岛白银的大巴车车票,车票显示乘车日期为7月5日上午10:40,上面还有大巴车的车牌号,这无疑为警方确定提供了一个方向。
7月9号,侦查员一边将现场提取到的物证送到技术部门做进一步的检验,一边通过车票反映的信息,开始针对现场周围白银汽车站、兰州汽车站三个地方展开调查。根据车票上的信息,侦查员首先调取了白银汽车站的监控录像查看这辆车的行驶情况。监控显示,这辆车于7月5号中午12点到达白银,12:04的时候,一个头戴白色蝴蝶结,身穿白色T恤的女孩出现在画面中。
通过仔细的辨认,侦查员确定这名女孩就是死者。女孩在出站的过程中低头看了一眼手机,但在现场勘查中,侦查员并没有发现这部手机。更让侦查员失望的是,出了车站以后,监控视频中就再也没有了女孩的身影。
与此同时,在现场周围查找尸源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侦查员围绕案发现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走访,却没有获得有效的线索。随后,警方又调取了周边的所有监控视频,仍然没有发现女孩进入现场的踪迹。就在两个调查小组双双陷入困境的时候,从兰州汽车站传来消息,侦查员调取监控的过程中有了重要发现。
7月5号上。五十点二十四分,一辆绿色的出租车停在了兰州汽车东站向北20米的地方,车上下来一男一女两个人,这名女孩正是死者。这名男子手里提着两个纸袋子,女孩的右胳膊上搭着一件深颜色的西服。在近站的那一刻,男子将手中的纸袋交给了女孩。从画面上来看,这名男子似乎与死者关系密切,找到他也许就能查明死者的身份。但没等侦查员开展下一步工作,围绕现场的走访下一步有了突破。
7月9号下午,在侦查员地毯式的走访中,终于有人认出来死者是谁。屠宰场的一位员工反映,死者的母亲周某曾经也在屠宰场打工,但已经不干了,周某离职时还有一点工钱没结清。女孩是来要钱的。员工反映,7月5号,女孩来到屠宰场,拿到母亲的工资后,并没有多待直接离开了。
至此,民警确认死者是小芳,16岁,兰州市榆中县人。小芳的身份确认以后,侦查员很快就找到了在兰州汽车东站送她上车的这名男子,两人是恋爱关系,小芳手中的西服正是这名男子的。小芳的男友反映,7月5号那天,从小芳在兰州上车,一直到她来到屠宰场找她的母亲,期间两人一直在用手机聊天,但是到了下午01:50左右的时候,两个人的联系突然中断了,小芳两点左右就与所有人失去了联系。
侦查员初步断定,小芳就是在离开屠宰场的路上遇害的。但是小芳在白银的社会关系极其简单,活动轨迹也很简单,应该不会有人与他产生致命的矛盾。在到达白银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就遇害了。
那么案件的起因几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偶遇作案现场的位置偏僻,进入现场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车辆通行的路没有监控,小芳恰恰选择了这条路。另外一条是附近居民习惯性选择的路,这条路上恰好有一个监控探头,这是一家汽车公司的内部监控,视角正对着洗车的车间,但是监控画面左上角不足1/4的区域却正好拍到了这条通往现场的必经之路。这是距离现场最近的一个监控,同时也是侦查员唯一一个可以利用的监控。
根据小芳的活动轨迹,侦查员将侦查的重点范围锁定在7月5号中午12点到下午三点之间。民警详细的查看了在这个时间段内进出现场的每一个人,在这三个小时里,录像上一共出现了100多个人,几十台车。虽然警方无法确定嫌疑人是否就在这些过往的人车之中,但这已经是警方目前唯一的机会,侦查员要落实每一个人的身份,查证每一个人当天的活动轨迹。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寻找和查证,侦查员逐步将监控录像上出现的人找到了,然后又一一排除。如今,监控录像中出现的100多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没有找到,他是一个身穿彩色条纹T恤的男子。
经过细致的辨认工作后,侦查员发现现场周围的所有人都不认识这个男子,也没人知道他出现在现场的原因。面对这个无法找到的人,案件侦破几乎陷入绝境。就在侦查员们挖空心思找这个人的时候,从省公安厅DNA实验室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技术人员在死者体内检测到男性精斑的DNA成分,这就证实死者确实受到了性侵害。
然而,DNA只能作为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依据,至关重要的还是要找到嫌疑人。目前,侦查员仍然没有摆脱困境,这个一直没有找到的陌生男子依然是他们工作的重点。他是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侦查员还不能肯定。
7月5号下午14:20左右,这个身穿彩色条纹T恤的男子从现场走出来,时间和案发时间十分吻合,并且在案发前后几天的时间里,他只出现了一次。从这名男子进入画面到他离开画面只有短短11秒钟,留给侦查员的也只是一个背影。仅仅从一个模糊的体貌特征去找一个人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侦查员尝试了各种方法,但都没有结果。嫌疑人的DNA检测出来不久,侦查员们又收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6月11号,武威市凉州区发生一起抢劫抢劫杀人案件,经过比对,两起案件中嫌疑人的DNA一模一样,警方决定将两起案件并案侦查。虽然侦查员可以进一步刻画嫌疑人,但是在武威发生的这起案件中,侦查员手中可以利用的条件同样微乎其微。
综合分析两起案件后,所有的疑点还是集中在监控录像中那名无法确认身份的男子身上,经过了近半个月的排查,这名男子如同人间蒸发般的踪迹全无。侦查员只得将这段11秒钟的监控录像发布在白银分局的网页上,发动更多的警种和警力进行协查。
7月26号,就在刑警队被这两起恶性案件绞尽脑汁的时候,禁毒队正在悄悄的侦办另外一起案件,根据可靠情报,一宗毒品交易将在这家招待所进行。下午三点左右,一名身穿彩色T恤的男子进入了侦查员的监控区域,他径直走向了三楼,四处打量一番后进入了311房间。
这名男子马上让侦查员联想到那段11秒钟的监控录像。
十分钟后,这名男子走出房间,侦查员迅速出动,将他控制住。这名贩毒人员名叫马某,1996年犯抢劫、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2010年6月因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1年6月7日释放。禁毒队在第一时间将马某落网的信息通报给刑警队。庭审中,马某只交代自己贩毒的事实,对两起血案闭口不谈。
但马某是否是真正的凶手,这将由科学给出答案。侦查员马上对他进行采血检测,与现场检测出的DNA图谱做进一步的比对。7月30日,省公安厅DNA实验室传来消息,马某的生物检材与两起抢劫、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的DNA鉴定结果为同一个人。然而,在证据面前,马某却依然沉默,始终没有交代犯罪经过。最终,经过审理,马某被判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