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冷颜
图/方冷颜
新疆吐哈盆地里孕育着一种瓜。
它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
早年间曾是供奉给王室的贡品。
康熙给这个独特的水果赐名哈密瓜。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哈密瓜,就会发现,哈密瓜身上纵横交错着很多纹路,这些纹路错综复杂,没有章法。
看似很好看,大家亲切的称那些纹路是哈密瓜的“格子衫”。
其实那些好看的纹路,都是哈密瓜的伤疤。那些花纹并非哈密瓜生来就有,而是在哈密瓜生长的过程中,表皮一次次裂开的伤痕。
哈密瓜就这样,在一次次裂开过后,再一次次自我修复,在不断的修复过程中,那些纵横交错的纹路便成了哈密瓜身上的花纹。
1
/1.成长是一次次的撕裂。/
人在什么时候才会重新审视自己?
跌倒了以后。
一路顺风不会让人反思,沉浸在掌声中不会想到危险,衣食无忧不会关心饥饿。
在坎坷的时候人更容易思虑,在批评的浪潮中人才会使用敏锐的嗅觉,在饥饿的时候人更渴望获取食物。
一个人想要重塑,就需要撕碎原本的自己。然而撕碎自己的过程是疼痛的,苦不堪言的,甚至于血泪纵横……
这意味着要打破自身原本的认知,突破困住自己的围墙,冲出自己原本的环境,和另一个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完全不熟悉的环境建立联系。
高中有一哥们,在他们学校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几乎次次满分。他们学校的老师自然也很看好他,给他报了奥数比赛。
考之前他云淡风轻,觉得自己数学那么好,随便去考考总能拿个奖。
考完回来后老实了。
他说那些和他坐在同一考场上的人,其实完全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题还没写完,但有人已经答完交卷了。
他要算好久的题,别人却看一眼就可以写出答案。
从那后,这哥们再也没说过他数学好。
因为他知道,就像《小舍得》里钟老师说的那样,“米桃考100分是因为卷面只有100分。”
自那以后,他开始看超纲的数学题,连打篮球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奥数了。
他说这是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
人只有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才会开始反省,这落差是怎么造成的,这不足要如何补足。
哈密瓜就是在一次一次的表皮撕裂下,开始长大。
2
/2.成长是一遍遍的治愈。/
有人悲痛欲绝,便不问世事,从此潦草一生。有人饱受背叛,便不再相信,从此裹足不前。
哈密瓜即使在一次次表皮裂开的疼痛里,为了长大,仍然能够一点一点的修复自己,这便是它最独特的地方。
《道德经》中有一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治愈自己的人一般都是强者。弱者乞求他人的治疗,而强者会舔舐伤口,整装出发。
有谁还记得《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的胡晶晶?
没了工作,欠了贷款,家庭打压……桩桩件件,让她心灰意冷,从高桥上一跃而下,就此失去了生命。
可是细细想想,一份工作而已,就算没有了,也可以再找。她若是愿意和姐姐张口,贷款慢慢还上也没那么难。
已经离开了家一个人生活了,母亲的电话若是太窒息不接就好,又哪至于搭上自己的性命?
再看唐拥军,身为大学生送了5年外卖,只为还清40万债务。他不放弃不舍弃,不摆烂不自弃。
风里来雨里去,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曾向生活低头,即使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也依旧要为自己开辟一条崎岖的小径。
与胡晶晶相比,唐拥军无论从家庭还是处境,都更比胡晶晶糟糕。但是胡晶晶没有挺过去,唐拥军挺下去了。
他不仅挺下去了,还为自己的生活种植了一朵花。
坚强的种子,一定会开出绚烂的花,而懦弱的种子,迟早会被泥泞淹没。
3
/3.疤痕是一点点的甘甜。/
还记得小时候,遇到那种被小鸟啄过的苹果,我都嫌它太丑,而不愿意拿起来吃。
外婆总会笑着说我傻,说被鸟啄过的苹果才更甜。
后来我才知道,
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有机酸逐渐转变成各种形成甜味的糖类,这些糖类部分通过发酵转变为醇类,醇类遇到有机酸类,会生成许多芳香馥郁的酯类。
幼虫更能辨识出水果的甜,它们会找这样的果子啃噬。
幼虫在水果内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气体、排泄物恰好会促成一些氧化反应的发生,导致更多的有机酸被转化为香醇的脂类,使得生虫的水果较旁边没有生虫的更甜。
经过啃食的苹果,在反复的化学反应中,会释放大量的糖份。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在家不被重视,连大学都只能去师范这样包学费的学校,她成绩那么高最终却难以受最好的教育。
吃穿用度都是哥哥们的边角料,在一次次的伤痛中,让她逐渐蜕变。她曾受过的伤,全变成了日后的勋章。
哈密瓜满身被撕裂的花纹,后来结了疤,慢慢变成了错综复杂的纹路。正是这般一次次的修补,才让它越发的甘甜。
4
纵观哈密瓜的一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书写:
成长撕裂我的身体,而我在痛苦中自我缝合。即便如此,我越发甘甜。
人生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