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思维导图感兴趣,就报了个入门级课程,我觉得对新手来说,还是不错的。
早上看书,试着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发现看书的速度确实快了一点,然后印象也更深刻一些。
看书看到一半,开始分心了:我看书是为了什么?看到的那些是否运用到生活或者工作中了?学那么多,运用了吗?
难道我真的就是那种用表面的学习来遮盖自己不去实践的焦虑?
有人说,三分学,七分练。很多人拼命学了后没有去运用,于是变成了:道理都懂,但是仍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还有一些人,因为焦虑,于是去看书,囫囵吞枣,没有思考,没有练习,更不要说把看到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行为方式,变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看的那些书,都变成了气质的一部分”,有些人看了那么多书仍然没有任何改变。
原因或许就在这,看完一本书,你是否有所想,想了是否有所行动?
《认知突围》里有一句话说,没有践行的道理,都是没懂的。
之前听某大牛年度讲说:千万不要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什么用呢?咱要写践行笔记。
只有在践行中,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吸收了多少,也在不断的践行当中思考自己的行为,慢慢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
好比我最近开始早起。一开始我就想要改掉自己懒散的毛病。
慢慢发现,早起于我而言意义非常大。第一件事情,给孩子跟先生准备早餐。这样先生可以多休息一会儿,还特别感谢我我的体贴。
早上大脑思维清晰,8点前写一篇不少遇500字的话题文章,我大概半小时便可完成。
有时间再去跑跑步,这样身体自然越来越健康。再抽空看看书,一早上时间过的非常充实。
在开始之前,原本以为自己会犯困,但实际上这几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好。
只有实践了,行动了,才会有新的改变,慢慢变成新的习惯。
坚持早起,坚持写作,坚持看书。把当下事情做好,我觉得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