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觉得把整本书从头读到尾才是读完这本书,这是很多人永远都读不了几本书的原因。
读完一本书,有然后和没有然后的差别是很大的。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关系,通过对生活的反思,给自己的行为带来改变。
成人学习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二是,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的主体;三是,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没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
生存力量大于生存负载,便有生存余力。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如何解决?
让阅读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
成人学习更多的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所以,成人学习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理论的深入,体系的完善,细节的论证,足够解决问题就好。
看不懂的地方跳过也无妨——最重要的永远是怎样把看懂的知识用上。
当我们不再要求把书从头读到尾,理解作者的思路,归纳全书的脉络,而本着能用上一点是一点,能用上两点儿就赚大发了的精神,我们再没有关于学习的压力,焦虑和愧疚,只有学习致用的乐趣,能力增加的成就感和行为改变的收益。
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的主体
看书要看懂,还要记住,这是应付考试的思路,而不是成人学习的思路。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如何解决?
要明白阅读的主题是自己,而不是书本。
阅读本身是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才可能发生行为的改变。
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阅读目的不是把整本书一字不漏背下来,都理解。永远记住我们阅读是为了解惑,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精读。我们完全没必要读完一本书的原因:
1.在任何一本书中,都有能学习的知识。但也有相当多是不需要学习的。
2.读的越多,不见得有用的越多。
3.只要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或者工作上用上一任何点,哪怕是书中的一句 话,只要它改变了我们生活,这本书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值回书价了。
那么如何找到我们能解决我们问题的书本或者是图书片段呢?
首先,仔细阅读封面文案,目录和推荐序等一切非内文的东西。然后在目录里选择几章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到这一步你基本上就知道这本书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果断弃文。
在这通货膨胀犹如脱缰之马的年代,收益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图书。
拆书帮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便签阅读法。
工具:3张不同颜色的便签,一支笔。
步骤:
R(阅读片段):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这个片段,写在便签上。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联系自己过往的经验,把一些想法,感慨都写在一张便签上。
A2(以后我怎么应用):写下将如何运用这个知识改变行为。可以把这张便签拿出来贴在醒目的地方,时刻警醒着自己去改变。
推荐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
到底什么时候读书,怎么读才好,其实重要的是当读书习惯达到一定程度时,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像一天吃三次饭那样不厌其烦地去读。
读书的初级阶段,重要的是先培养阅读的习惯。方法是100天读33本书。
1.先找到100天里要读的书
什么类型都可以。
能感受到乐趣,兴奋的最重要。
买一本名言集,读一些鼓舞士气给人力量的佳句。
读书的时候手机电脑关掉,屏蔽一切干扰。
2.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
坚持写读书笔记
严格遵守早晨读书1个小时。
严格遵守晚上读书1个小时。
严格遵守上下班路上个读书半个小时。
每天利用开始工作前的时间和午前5-10分钟的名言录。
一定要做到平均1周读两本书。
3.克服读书倦怠问题
头一个月是关口,容易产生倦怠问题。任何克服倦怠的力量,都源于自身。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尽量摸索一些独特又有趣的方法。去爬山,看一些开拓自己命运的电影,买好吃的东西犒劳自己等。拜访自己尊敬的人,从自己尊敬的人哪里获取力量是最好的办法。
我的方法是吃一碗我最爱吃的酸辣粉或者螺蛳粉(因为减肥,平时要控制好饮食,这些不能随便吃),还会看几本看似无用的言情小说。最后,睡一觉起来,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整个人又是元气满满的。
推荐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所有人都适用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别人的方法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