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这本书的核心是攻击性,作者认为,人类的攻击性源自婴儿期的全能自恋。攻击性不仅有破坏性,也有创造性。很多时候,少量破坏性的攻击性,对关系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们不应压抑自己的攻击性,攻击性应该被合适地表达。

1、学会要求:坚信自己的价值,主动提出要求,接纳、驾驭自己的羞耻感。

2、学会说“不”:守住自我边界。

3、学会去爱:积极与他人链接。主动表达善意,共情对方感觉,同时将自己的感受描述出来。

4、学会“定”:跟自己在一起 ,接纳和允许负面情绪在自己体内流动,肯定自己的存在。

5、学会我“容”:为自己创造空间 ,才能分清界限。

6、学会“真”:有勇气看见真相 。  “真”即真相与残缺:认清真相,面对真相,接受真相,然后重生,看见希望。

7、互动:减少苛责,接受当下 。

这本书中的干货不多,例子倒不少。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过来的——《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

我一直认为,没有实力的善良不一定是真的善良,善恶不分的善良其实就是一种恶!没有边界感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性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有许多人的表面善良,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他们用“善良”来保护或者伪装自己。当他们不受限制,可以为所欲为时,会肆无忌惮地作恶。

善良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对于善恶是同一种态度,那么我们的善良其实是善恶不分,或者是一种软弱,我们的善良其实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只会滋生或者助长邪恶。

看一个人是否善良要看他如何对待实力悬殊的弱者。真正的善良时是拥有作恶的能力却选择限制和约束自己的欲望,还能去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明明可以去伤害的人。拥有为所欲为的能力时还能够替他人着想。

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