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内向右的车位与地面有一点点的小坡度,对车技很乱的我来说,常常熄火。而我每次都是笨笨的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向后倒,我相信总有一次可以倒进车位,于是每次只要有机会停此处,我都采用“碰运气”的方法把车停进去。
前几天,又在此处倒车,车照旧熄火,我打开它又熄,打开又熄,这时一保安过来了,他说:“你往前开开,借助一点动力再加把油门往后倒。”我一试,果然成功了。
今天回家,那个车位又空着,我想再试试,看到底是“运气”还是“方法”,到了上坡处,我轻轻一踩油门,哈,车果然又上了。
由倒车联想到孩子的教育,我想到了三点:
1、“上坡”处就好比是孩子遇到的“困难”处,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预知此处对孩子来说可能有些困难,那我们就在孩子向困难路上迈进的时候助孩子一臂之力,例如:给孩子鼓劲加油,传递出的“信任感”会给孩子增添向上的力量。或是在孩子困难处暗中使使劲,孩子也会喜悦的闯过关。想起上次在三年级上课,带学生做一个“增强自信”的游戏,班上一个很内向的孩子选择放弃不参与,我知道这个孩子的特点:胆小、不合群,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用他们老师的话说是不懂人语懂鸟语),就这样一个极度不自信的孩子,我想帮帮他。于是我说:“张YZ,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不信你试一试。"听我这样说,孩子又站起来并做好了准备。这个活动我体验过,做起来想坚持必须要有相当的毅力,于是整个场上我非常关注他,不断肯定他做的很好,给他信心,其次是当看到他的胳膊有些下垂时 ,我知道他累了,就赶紧上去用手臂给他垫垫,让他缓缓劲,就这样,在这种无声的合作中他坚持了十分钟。对于别人积极的同学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准备放弃的他来说,当看到自己也能坚持时,当听到同学们送给他掌声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那是发自内心的挑战自我后成功的喜悦。
2、就如我般在困难之处停下来,然后没去寻找办法,靠“蛮力”、靠“运气”试一试,运气好就试验成功,运气不好就放弃另谋车位。当孩子在困难面前停下来时,我们家长是什么表现呢?是责怪孩子不动脑筋还是陪孩子一起想办法呢?(保安就是告诉我方法的人)智慧的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一定是把“困难”当“宝贝”,和孩子一起去寻找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 “无知家长”才会责怪孩子,把本来陷入困境的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孩子的成长本来是渐行渐远的过程,但这一种“缺爱”的孩子心跟父母远了,但身会紧紧纠缠一起,他一辈子都要寻找一种“确认感”——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
3、“顺应”比 靠“蛮力”更能够解决问题。在坡度面前,没有之前的惯性,怎样用“蛮力”它都难以上去,但是只要稍稍向前开几步,给它一点点回旋的余地,它就轻易而举上坡。当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眼睛紧紧盯住问题,希望孩子马上改正,当提醒三两次孩子还会再犯时,就开始靠“蛮力”,采取强制手段,要么“堵”,要么“禁”,试想想,像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吗,那只是暂时的解决后面将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我每次靠“蛮力”把车倒进去对车的损伤不也是很大的吗?智慧的家长一定会这么做:面对问题采取放一放的做法,不去限制或是不去关注,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当孩子撞到了墙壁或是意识到危害,孩子才会回头,这时的回头是孩子内在真正的动力,有了这股力量孩子回头会顺利上坡。这就是倒车在上坡处卡着时先进后退吧。这也是孩子在困难处停滞不前时,父母先放一放,顺一顺,满足孩子或是让孩子自己体验获得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