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大脑中有两套系统
系统一:无意识,非常快,不费脑力,你没有太大的感觉。比如,你看到一个人的表情,你就可以判断他现在的心情,完全是一个自主的状态。
系统二:很费脑力,可以处理复杂的事,但没有办法同时处理几件很复杂的事;很懒,运作很费力;我们常说的“多动脑”,应该说的就是运作系统二。
二、系统一与系统二的合作
系统一与系统二合作很和谐,分工非常高效。系统一会给系统二提供印象、直觉、感觉这些东西。某一时刻,到底是系统一运作还是系统二运作?简单地说,取决于那时你的认知放松度。当你需要思考时,一般都是系统二在工作,系统二还会监督控制你的行为。
三、什么是理性?
从系统一和系统二运作的难易程度,这个角度上而言,理性实际上就是勤奋。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愿意脱口而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我们会凭第一印象给出结论,我们的系统二根本就不愿意工作。而一个理性的人会更勤奋地去思考它,会用系统二去处理一些更复杂的认知问题,并且来控制自己,这样的人就会更理性!
所以,让我们的思维勤奋起来,做一个更理性的人。
四、怎么样会让一个人更相信你?
要想让别人更加信赖你,那就不要说太复杂的话。学会言简意赅,尽量让对方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通过重复让对方有熟悉感,他会更容易相信你!
为什么押韵的话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呢?因为这种押韵的话更容易让人处于一种认知放松的状态,别人会觉得很有道理!比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所以,要想博得别人的信任,说的话越简单越好!
五、关于系统一
系统一工作的核心叫作“联想”,通过联想激活以及启动效应,我们会下意识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做一个连贯的解释,而这一切都不需要费太多的脑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系统一常常会犯以下四种错误或者说是认知偏差:
1、替代效应: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你不容易很快做出判断,此时你的大脑会潜意识地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小红竞选主席,要不要投票给她?你会下意识地转变成:我喜不喜欢小红?从而做出判断。
2、可得性效应: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很容易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当下的情景,最容易想起来的事,作为我们的判断依据,而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未必理性。
3、光环效应: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定要给人家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而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就是光环效应。
4、眼见即为实效应:当你要评判一件事情,讨论孰是孰非时,如果你了解的信息越少,你就越容易下结论,而且越确定你的结论,而你的结论的错误性也就越大。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常常会考虑不到自己是不是还有一些东西是不知道的,是不是还有一些证据是没有掌握的,可是那些证据,事实反而对我们的判断起决定性作用,而我们总是会忽略,总会认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
六、掩卷而思
今天读了《思考·快与慢》的第一部分,以上是读书笔记。读完第一部分,我发现自己是一个常常只愿意运作系统一的人,系统一的几种认知偏差我也犯过,细细想来,好像都司空见惯了。很开心今天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解释的依据,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应该也是读书的一种意义吧!有收获,有分享,有反思,明天做更棒的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