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明察,神明彰矣
4月2日晚,光远老师以《忠恕明诚,穷理尽性——《大学》的明与诚》为题,用讲故事的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深刻阐述了学习圣贤经典的重要性。
光远老师从山东青州本地的黄君佩、冀廷玺、赵元吉、钟聿大、张献策,到《了凡四训》的杨荣、张畏岩七个人的经历,又从山东堂邑的武训兴办义学、热河善人王凤仪经书治病两件事,启发我们读经书,感悟义理微言,植根孝悌,笃行忠恕,化于明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关键是老师的一席话,可以捅开那层窗户纸。让我们这些下智之人如拨开云雾见到日月,如行路之人在黑暗之中,忽然给了一盏明灯,心里豁然开朗。
近日重读《孝经》,当读到《感应章第十六》时,颇有不解。前十五章不管讲孝悌、讲圣治孝治、要道至德、扬名谏诤,均可理解为孝道,怎么就来了个感应章呢?听了昨晚光远老师的讲解分析,原来圣人无虚言啊!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事天地能够明察,就是能洞悉宇宙人生真相。“天地明察”就会有感应到“神明彰矣”。唐玄宗的《注解》说“事天地能明察,则神感至诚而降福佑,故曰彰也”。神明被至诚所感,降福护佑。“神感至诚”就是“至诚感神”。真诚到极处,就有感应,上天降下福佑。这个神明指的是天地,也就是老子讲的,他跟天地浑为一体,就成为圣人了。这里的“神明彰矣”,就是圣人的一言一行都能符合宇宙人生的规律,自然获得的结果,圣人体性的显现,这才是感应的内涵。
光远老师说:诚,是显露真性;明,是去暗明德。杨杰老师说:知道,就是心明而笃行(诚)。
孝悌,忠恕,明诚,穷理尽性,以至於命。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