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朋友圈,第一条更新来自大妈,晒出她孙子的小提琴练习短视频。每天晚上8点左右准能更新到侄子的视频,视频都会配上文字“挑战百日练琴第xx天”,一开始的几天我都会点开认真地听完,因为刚开始练习难免生涩,小侄子练起来自然很痛苦,甚至嘴巴都会因为用劲的缘故一歪一歪的。
这里先介绍下我的大妈,她是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下半年便要退休了。侄子是她一手带大的,她甚是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培养,农村的孩子能接受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毕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实现。但是大妈可算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着孙子。这里我们且不论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儿,且论当下,就事论事。
第一天的练琴视频配文是“挑战百日练琴第一天”,后续每天打卡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这种打卡在朋友圈里屡见不鲜,我也算是见多了,不以为然,想着过几天也就看不到更新了,毕竟在我的朋友圈里至今未发现能坚持超过60天的。日子过得也真快,我每晚临睡前都能看到她的打卡,只是后来我很少打开去听小提琴拉得如何,只看着标题上的天数在不断增加。今天刷牙的时候,妈妈打开视频,我听到了,估计又是一首新曲,拉得很生涩,自然不悦耳。我随口说了句,这也太难听了,他没这方面的天赋,何必浪费时间干这个。老爸听了我的话,说,你大妈也许不一定是要把他培养成音乐家,只是为了磨练他的毅力,培养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爸爸的话一语中的,其实我之前就这件事也想过,我不认同侄子的小提琴天赋以及他拉的水平,但是我敬佩大妈的督促和支持,敬佩侄子的坚持和毅力。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如一张白纸,后期的样子都需要外界的引导,家庭教育在引导中充当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孩子引导成为道德素养高,性格品质好,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这是我认为的成功教育。
和侄子拉小提琴比起来,我们这些大人们都要自惭形秽了,每天口口声声喊着要进步,要早起跑步,要早起读英语,要每日练字,要每周一画,最终都成了口号,而迟迟没有行动。
其实,设定了目标之后,想要到达它并没有那么难,难的是我们没有毅力和恒心,没有坚持去做,对于同样一件事每天做每天练,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这种重复性的活动会在你生命当中留下痕迹,不仅证明着你来过,甚至能证明着你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此刻,我在简书上写着文章,不是为了赚取点赞,更不是为了赢得打赏,我只是想坚持做一件事,坚持做喜欢的事,坚持往预设的目标上努力,只为了这种坚持能在日后回忆起来成为一种骄傲,一种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