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关注的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
“会研究是笔杆子的立身之本”。
读后深受启发,这里简单交流一下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在文章开头便点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光写不行,还要会研究”,并引用了《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的一句话。
“我们有些文章写得不好,不是词汇不够多、句子不够美,而是动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毛病,在鼓捣字儿上花的时间太多,在研究事儿上下得功夫太少。”
反思自己,好像也存在上述的思维误区,在遣词造句上花大量功夫,总想给读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却常常忽视了文章内容本身。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乍一看还行,可细读下去,根本无法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共鸣,读过就忘记,没有释放出写文章、写文稿应有的效能。
那写文章到底需要研究什么呢?
这里,作者列出了六个方面。
第一,政策精神。
只有对政策精神研究准研究透,才知道工作该怎样去落实、去开展、去衡量。
第二,基本理论。
包括专业知识和通用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运用。
作者在这里讲到了一个观点——
“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好”。
什么是“恰到好处”?我认为,关键在于让读者听着懂。
写文章的时候,你就如同一台翻译机,逐字逐句将高层的精神、上级的要求原原本本转化为可以落地的措施。
第三,环境形势。
可以让写出的文字有前瞻性、预见性,让工作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四,具体工作。
始终牢记公文是用来服务工作的一种文字和载体,写材料是为了把工作说清楚,把工作布置下去,把工作落实下去,因此必须会研究工作,可以说工作思考的高度、深度、广度决定了材料的高度、深度、广度,决定了材料的价值性。
第五,写作规律。
如公文种类、标准、适用范围,如何谋篇布局、列框架搭架子。
这里,有三种写作逻辑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第二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三种:为什么——怎么办
第六,为人处事。
这里很喜欢作者写的一句话。
“所谓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好公文还得深谙世故,懂得处事哲学。”
“为人处事”,放在写材料中,强调的是材料运用的场合,以及领导意图的把握。思考通过这个材料要达到的目的,或想要传递的信息。
总之,好的材料就是要就是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艺术性的综合呈现,并让读者从中感到有听头、有读头、有收获。
分析了材料撰写过程中的研究重点,最后再讲一讲搭架子这件事。
文章的框架结构就如同房子奠基,只有结构清晰、互为支撑,这个房子才会坚不可摧。
那如何才能列出好的框架,作者介绍了四步法,下面请大家拿出一张A4纸。
第一步,清楚文章的主题,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想表达和传递的是什么?弄清后写在A4纸的左上方,并用红笔标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主题。
第二步,清楚开头、主体、结尾,明确三个部分的连接点,在A4纸的中心分别写出三个部分的核心,一句话概括,也可以是零散的一些词组。
第三步,依据写作的种文种明确段落结构。
第四步,清楚主体部分的二级标题,并在A4纸上标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