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头,悠悠岁月话曾经

马兰头(网络图片)

每次看望母亲回家,总是拿她自己种的菜往我们车上塞。这次临走,她指着马夹袋里一包菜专门说了一句,这袋是马兰头,已经整理干净,回家就可以做菜。

马兰头,此时的马兰头是过完冬之后第一波嫩苗,应该是最嫩的。这一大袋马兰头,不知道老妈花了多少时间才能割到这么多。

如今农村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红星河东岸的地方都已经是大棚的世界。那里怎么可能允许老妈进去割马兰头呢?只有在我家屋前不远的林地里慢慢收集起来的吧。

成几何时,在门前田野的坡地,田埂两边在清明前后,马兰头就密密匝匝覆盖地面,刚钻出的叶片还是嫩绿着呢。但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的风也是残酷的,没几天那曾经翠绿的叶片被风摧残成饱经风霜。

如果遇到晴天,农家的小孩子就拿着一个竹篮子或者背一个花布口袋。右手拿着一把小刀,没有小刀的就拿着家里的菜刀。割马兰头也没那么简单,割得浅了,到手就剩下几片叶子,马兰头真的成了马兰头。马兰头那暗红色的梗还在地里呢。由于野地里的马兰头的梗(茎)带红色,所以上海嘉定地方的人,喜欢把马兰头称之为红梗菜。刚听到这红梗菜我还一脸懵圈,看到实物才知道,说了半天原来是马兰头啊。

如果割得深了,带着老梗的马兰头吃起来就老了,口味也变了。失去了马兰头应有的脆嫩鲜美味道。

马兰头割回家还得挑拣,拣去混在马兰头里的杂草老梗,洗干净。然后在开水里焯熟,马上凉水激,否则马兰头容易变黄,失去马兰头葱绿的颜色。沥干水分,切细,可拌入香干细丁,花生等,滴几滴麻油,少许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凉菜完成。

如今,上海郊区曾经的农田都成了动迁房,厂房,原来的田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森林。马兰头哪里去找?

为了这一口美味,国人真的是足智多谋。马兰头应该属于野菜,它是靠根茎繁殖。但再怎么难也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大众,它们就把原来在田埂边的马兰头连根带土整个的大搬迁,在家里不多的自留地上做好垄,把整个草皮覆盖其上,一旦搬迁成功,就可以年年割取马兰头了。有时还为了使马兰头有好看的叶片颜色,给它蒙上塑料薄膜,这样处理后,马兰头的卖相会更好,叶片也更加葱绿。

而真正生长在野外的马兰头由于风吹日晒,颜色往往没有那么葱绿,往往是暗绿甚至有点咖啡色,这就是岁月沧桑的痕迹。就营养价值而言,家养的和野生的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清明时节的马兰头吃过的人很多,往往被它那淡淡的清香味,入口脆嫩所吸引。但梅雨后的马兰花,是否曾看见?

记忆里女孩子喜欢跳橡皮筋,边跳边唱着这么一首:“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 三十一......” 作为男孩子一开始还以为是乘法口诀,仔细一听,哪跟哪啊!童年时,这马兰头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坚强与质朴,尤其是开在春风里小花,阳光下显得是那么美好。

童年时还曾看过一部儿童剧,《马兰花》,是由已故任德耀先生编写。里面有一首儿歌:

马兰花,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儿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就是马兰头的花呢,还曾经蹲在地上对着马兰头大声唱着这儿歌,可也没见那花儿开啊。如今想来那真是童真烂漫。

春天到了,真想带着妻儿去一趟老家,去田野里再割一回马兰头。


2019.2.26初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温暖的三月春风一刮,田间地头的野菜也疯长了起来,最早冒头的马兰头,和香椿一起撑起了今年野菜季的第一波亮相。 马兰头...
    饿死我了阅读 1,704评论 0 51
  • 最美人间四月天,各种花好柳绿、春光灿烂。赏樱花、赏桃花、连油菜花都成了大好风景…… 儿时的油菜花田是多么平常之景,...
    zhushumin阅读 728评论 5 4
  • 有一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在《美食》杂志上看到了对各种野菜的介绍,包括荠菜、马兰头、地皮菜等,感觉又长了知识。 下班时...
    Miss童阅读 698评论 1 4
  • 在杭州,这个季节是吃马兰头、春笋等时鲜蔬菜的最佳时期。不知你是否喜欢?今天和你分享一下,这道美味儿的具体做法: 周...
    以琳小语阅读 1,717评论 3 7
  • 主人公就是我自己,这是真实的。 我弟弟今年六岁了,他是我舅舅的孩子,我姥姥宠爱孙子,有一天,我弟弟说他饿了,我姥姥...
    月光魅影阅读 34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