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养成了一个习惯,把看到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打印出来,上课前,先给孩子们来点“心灵鸡汤”。
与孩子们分享了《‘真’是奇迹》,北大校园文学创作一等奖作品《卖米》,《我娘是瞎子》,一字一句认真读给孩子们听,有时候,读的时候喉咙像被卡住了一样,每一篇总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正因为这一份感动,也希望能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的生活也多一份感动!
每每读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认真,比平常上课还安静,也许,他们在学着如何做一位好的倾听者,也许,他们也被期中的某句话,某个举动感动到了,就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
今天,拿了一篇《我的父亲从不过父亲节》,读到越后面,想起了刚过的父亲节,原本还开开心心的打算给父亲过节,结果闹成这样,节日没过成,反到闹了不愉快。我已经泣不成声,带着哽咽的哭声,坚持读完,偷偷看了下孩子们,有的也在偷偷抹眼泪。说了声抱歉,赶紧转移话题,调整自己,进入复习。
下午上课时,和孩子们聊起中午看了一篇儿子带母亲上班的文章,把我感动的不禁潸然泪下,明天在与他们分享。孩子们开玩笑的说:老师,你都快成泪人了,读一篇哭一篇。
“是啊,我发现我真的不能看情感类的文章,终于明白大学时为啥广播站的队长不让我负责感情类的节目,结果让我负责一窍不通的娱乐节目,我一看就不是懂娱乐的人。”
“哈哈哈。”班里响起了孩子们魔鬼般的笑声。
“我要真主持情感类,人家明明放学了很开心的玩,突然听到哭声,还不吓一跳,幸好幸好。”
孩子们又爆发出一阵笑声。
我们的课堂已经不像开始时的沉默,安静。孩子们的表情也不像之前的面瘫了,表情越来越丰富了。大笑的,抿嘴笑的,甜甜的笑的。总之,拥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情感。
明天继续再读一篇感人的文章,等着哈!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