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冬天,一个飘雪的寒夜,窗外北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我却辗转反侧,被顽固的失眠困扰着。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北风凛冽的声音,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各种各样的思绪此起彼伏,相互缠绕。索性打开手机,刷微博。无意中刷到李子柒的微博短视频,那条视频好像只有5、6分钟,我却反复看了三遍。红薯,从种到收,到红薯粉,到烤红薯,感觉到一种安安静静地美好。我在她的视频里,杂乱的思绪渐渐地平静下来,听着窗外雪落的声音,慢慢睡着了……
从此,我的微博仅有的5个特别关注里,有了李子柒。我把她之前发的所有视频,都看了不止一遍。她的视频内容,小到播种、采摘、农耕、劳作、美食,满满都是质朴的生活气息。大到传统技艺的展现,酿造、蜀绣、蓝染、造纸、活字印刷术等,她在衣食住行中,很自然地融入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笔墨纸砚”“柴米油盐”以及各种人间烟火,在李子柒勤劳的双手和视频中,悠然展现。三月桃花开放,她采来桃花酿酒;五月枇杷成熟,她摘来制成琵琶酥;闲时自己砍木头做成秋千,用柚子皮做一盏小夜灯,在院子里种满瓜果蔬菜......
虽然我早过了“追星”的年龄,也不想成为谁的粉丝,但我喜欢李子柒,我在她的视频里,看到年少时我曾经那么厌弃的乡村田园生活,她却用勤劳的双手过成了诗情画意。看到笔墨纸砚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看到一个底层勤劳的女孩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一点一点,点亮属于她的光,也照亮了全世界所有关注她的人。
当我为工作的压力所焦虑的时候,当我为生活的纷扰所困扰的时候,夜阑人静,我打开李子柒的视频,让浮躁的思绪缓缓地沉静下来,享受视频带给我的平静、舒展和温馨。之后再疏理自己的情绪和思路,不焦虑,不烦躁,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李子柒突然的停更,是她与资本之间的博弈。三年多,1217天,我还是会时不时打开微博,看看她有没有更新视频。一次次打开,一次次失落,但我一直没有取关,相信她一定还会回来的。
终于不负期待,2024年11月12日,不知道互联网各大平台有多少热搜和头条,都是在说“李子柒回归”。那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我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下,满心欢喜地打开她回归后更新的所有视频,那种只有在她的视频里才会体会到的久违了的岁月静好,再一次重现。“麒麟回首,万事无愁”,她和奶奶在下雪窗前那一幕,真的是满屏温馨。
之前看她的视频,我习惯关闭弹幕,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这回,我打开弹幕,看满屏狂欢——“顶流回归”、“恭迎柒妃”、“熹妃回宫”、“纯元复活”、“恭迎种田账号祖师奶”“终于等到你,泪目”……可爱的网友们用他们各自的语言,表达着对子柒回归的欢呼和雀跃。
有网友说,李子柒的视频刚刚发出来,她在网络平台油管上全世界的粉丝,已经由600万,增长到2020万。只有李子柒,也只有李子柒,才会有这样冲天的流量。说明子柒归来,带来的感觉依旧是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才会有那么多国外的网友,成为她的粉丝。油管很经典的评论:“在经历了疫情、战争、贫困后,世界需要李子柒,她让混乱的世界安宁了下来。”
据澎湃新闻报道:“停更的1217天里,李子柒一直在外出学艺。外出上百次,走访请教许多非遗文化传承人。”原来她一直在做让自己增值的事情。因为离开人群,才能看清自我;逃离关注,才能找回初心。消失的1217天,对李子柒来说,不是逃避纷争的1217天,不是对抗资本的1217天,而是闭关修行的1217天。她在遇到人生的困境时,不抱怨不颓废,而是向内求,默默地深耕自己,这样的人代表着人性的美好,是这个社会很稀缺的东西。
比起这几年互联网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那些群魔乱舞,李子柒真的是一股清流、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为了一个几分钟的短视频,她可以凝心聚力默默地耕耘一年,甚至几年,“几年磨一剑”的耐心、匠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是多么珍稀。
为了拍摄视频《兰州牛肉面》,李子柒专门前往兰州拜师学艺一个月;拍摄视频《盐》时,她亲自到自贡,体验产盐的每一道工序;拍摄《蜀绣》时,她特意向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孟德芝女士学习蜀绣……这是李子柒用淳朴且坚韧的匠心为非遗文化传承尽的一份微薄之力。从诗意栖居的田园生活,到曲水流觞的文化传承……
有一个公众号博主这样评价李子柒:“来时悲苦幼年,硬是亲手打造了自己的桃源;行至巅峰,灿烂至极,也没有被繁华迷眼;被坑到谷底,冷静稳定,没有一蹶不振;如今,更加强大的精神内核,带着使命和责任感,王者归来。”
是的,子柒归来,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欢喜,也有启发:如果喜欢一件事,就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地用心去做,不要急于求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打磨自己的能力,总会等到花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