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社交的目的是为了有个好人缘,以便让人在关键时刻拉自己一把。但实际情况是,你的身边大多都是点头之交,平时见面寒暄一下,如果你向他提出什么要求,八成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你。
回忆一下你和他人的交往,发现了吗,朋友和点头之交最明显的分界线,就是你们联系的渠道和频率。比如,你经常和朋友逛街、吃饭,到彼此家中做客,而和点头之交的交往则是通过手机软件。想要保证社交对象的质量,就要学会控制朋友圈,不能把认识的人都囊括到里面来。如果你们在某个层面无法实现互利共赢,那么你们的交往就是分散精力、徒增烦恼的无效社交。
自从微商这个职业火了以后,不少人前赴后继,投身朋友圈销售的事业。笑笑也想分一杯羹,从熟人那里拿了两千多元的减肥产品,成为某品牌的高级代理。熟人跟她说,先通过附近的人、各个社交平台加好友,然后再把她拉到一个微商培训群,会有销售老师教她如何经营自己的朋友圈。
笑笑心想:“扩展好友这事儿也太简单了,只要我跟朋友们说,让他们的朋友、同学都加我就行啦!”但令人意外的是,朋友一个个都答应的挺痛快,可等了半天,就是没人加她。
过了几个小时,笑笑忍不住了,跟一个朋友说:“我之前听你说,你姐一直想减肥,你把她的微信号给我呗,我给她介绍一下我的产品。”
几分钟后,朋友回复说:“嗯,姐姐打算办健身卡,运动减肥。”
笑笑不死心地说:“哎呀,运动减肥太慢啦,万一坚持不下来卡就白办了。你跟姐姐说一声,先了解了解嘛,我代理的产品也不贵,二百多元一个疗程,一周就见效。”
朋友发了个笑脸的表情,答应会跟姐姐说,两分钟后回复笑笑,说姐姐就想运动减肥,不打算吃减肥药。
折腾了三四天,笑笑才加了三十几个人。她在微信上跟我吐槽:“这帮朋友真是白交了,让他们帮我推销一下,都推三阻四的。”
我敷衍着和她聊了一会,找借口结束了对话。
其实,如果笑笑找我帮这个忙,我也不会帮。市场上的减肥药大多都有副作用,而且这两年关于减肥药的负面新闻也不少,万一笑笑代理的减肥药没有效果,甚至会吃坏身体,那不是坑害朋友吗?帮她宣传,对其他人来说,只能是百害无一利。
基思·法拉奇在《别独自用餐》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真正的是社交是使别人更成功,是努力让给予多过索取。如果你不断的向别人索取好处,而无法给对方带来利益,那么结果就会像大熊一样——
前段时间,大熊去一家汽车保险公司上班。总经理说,一个月达到×××业绩,就升任主管。大熊心想,他可以先找几个熟人买车险,这样他就能当主管了,待遇也会有所提高。
过了三个月,大熊辞职了。我问他,公司待遇不是挺好的吗,怎么不干了?
大熊告诉我,原来只有每个月业绩都达标才能提拔当主管,他就第一个月业绩达标了,后来两个月里一份车险都没卖出去。
“想想也是,要是卖出几份车险就能当主管,那公司大多职员都是主管了。可是,我也没那么多朋友需要买车险呀,向陌生人推销车险接二连三遭到拒绝,所以就辞职了。”大熊无奈的说。
之前购买大熊车险的朋友,是因为他们本身就需要买车险,而且大熊还能给他们一些优惠,所以他们愿意购买。但是,其他朋友并没有买车险的需求,又怎么会花钱买人情呢?
回顾以往的社交经历,你会发现,越是要好的朋友,你们之间互助的事儿就越多。比如,你搬家时会请好友来帮忙,好友遇到麻烦时也会向你求助。
正如《别独自用餐》中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所有的组织单位都在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自由人越来越多。他们也发现,只有与他们合作,才能实在自己的目标。人们越发清晰地意识到,在零和游戏中,虽然有一方占取了所有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双方都得不到好处。
然而,很多人都不明白社交的意义,采用“鸵鸟社交”的方式——他们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认为社交只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了。但事实是,你能为他人创造价值,人们才渴望和你接触,双赢才是联系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