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衰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上好景象,最美在泗阳。茫茫绿海杨树林,风吹绿叶伴鸟唱。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美丽的泗阳。”每次听到祖海演唱的这首优美的《美丽的泗阳》歌,思乡的情绪就飘然而至。

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西接项羽故里宿迁市,南濒全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古今名片是“泗水古都、美酒之都、林海绿都”。

我离开家乡已经四十多年,但是我的泗阳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只要一踏入泗阳土地,泗阳话就很自然的冒出来。泗阳方言也分为几个亚方言区,以新袁镇为代表的东南方言区,以众兴镇为代表的县城方言区,以王集镇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区,还有以洋河镇为代表的西南方言区,现在独立为洋河新区了。

乡音是家乡的方言土语,也许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也许在外地人听起来是那么难懂,但它的确是家乡的母语。在我老家新袁黄圩一带,祖父叫爹得,祖母叫奶奶(ne,轻声),外公叫舅爹,外婆叫舅奶,父亲叫大得,母亲叫妈么,父亲的嫂子叫大妈;玉米叫大芦则,向日葵叫转莲,红薯叫山芋;土坑叫洼鳖窝;厨房叫锅屋;天蒙蒙亮叫天麻花亮,早上叫早星子,中午叫晌午,午觉叫晌觉,傍晚接近天黑的一段时间叫擦黑,冬天叫寒里天;牙龈叫牙花子,肛门叫屁眼;非常老实的人叫老实头;鲫鱼叫曹鱼,螳螂叫刀螂,黄鼠狼叫黄狼(阴平)子;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叫藏蒙蒙;聊天叫擦寡,去玩叫充军;干活叫下湖;长得美叫叨美,长得不行叫绝(jue,轻声)相;胡说叫嚼蛆,让人觉得讨厌叫犯嫌;怎么办叫怎弄。乡音啊,已深深地扎根在我心灵深处,在我身上留下了家乡的烙印。

口味和口音一样是从小养成的,泗阳“十大碗”有我童年的味道。当时不是每天都能吃到,只有在办喜事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比如喜结良缘、喜添贵子、千金酒、满月酒,还有老人的寿酒等。以前泗阳人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部是大口的碗,也是表示家属对来宾的热情款待。而且桌上放的都是十碗菜。久而久之,就给筵席取名为“泗阳十大碗”。十大碗是指六碗四汤,“六碗”通常是:红肉、白肉、酥鸡、膘鸡、千张卷、扣千张;四汤:针金菜汤、鸡蛋汤、肚丝汤、肉圆(八个)汤。随着时间推移十大碗也与时俱进有所创新,但主要内容不会变多少。十大碗吃起来也有一些礼仪讲究,比如十道菜在上桌时一定要摆成三角形或者菱形,坐主座的长辈必须先动筷子吃最中心的那一盘菜,其他人才能开吃。这种传统十大碗味道依旧,不过在美食繁多的今天已有所替代,通过品尝十大碗,追忆饮食的岁月变迁,更能体会家乡的味道。

还有一种说法叫“十碗八碟”,十碗就是“十大碗”, “八碟”是指喝酒时的八个冷盘,通常有:干切猪肝、干切牛肉、猪耳朵、白斩鸡(或干切猪瘦肉)、小干鱼(油炸)、鸭蛋(一切四瓣)、虾片、花生米。菜品一般视办筵席的人手头情况而定,还有以苹果片、橘子瓣甚至萝卜丝来做“碟子”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我想应当勉力跟上“历史的车轮”,从那个轨道转入这个轨道。我下这个决心的时候,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典句出自[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业余养花阅读 3,715评论 2 50
  •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呢,便是今天在上海晚餐时,爸爸在上海的战友们齐聚一堂,说着上海话“侬呀”,“阿拉”的,我们什么...
    清飏阅读 3,038评论 2 0
  • 笑着笑着就哭了,五个小故事,都有感人之处。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是老师,看到《最后一课》的时候,整个过程眼眶都是湿的。...
    紫陌欣妍阅读 3,576评论 3 4
  • 前天学校举行赛课活动,我参加了。 我讲的是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听课的有学校王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
    林飞鸿阅读 3,584评论 0 5
  • 回乡偶书 贺知章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贺知章(659~7...
    古诗新读阅读 3,84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