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这是世界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的诗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我们更熟悉《木兰辞》中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女英雄花木兰,也在赞叹“谁说女子不如男”,也敬佩巾帼不让须眉。其实,花木兰并不是史上出现的第一位为国家的杰出女子,追溯到《诗经》中,从风雅颂中走来的许穆夫人,更是柔肠千结,才华横溢的奇女子。
许穆夫人原姓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其母亲就是齐国出名的大美人、卫宣公夫人宣姜,后嫁于许穆公——春秋时期一个小诸侯国的国君。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国破家亡的噩耗,悲痛欲绝,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献策献力拯救卫危。她恳求许国出兵相救,但许国这样一个小国哪里敢以卵击石,去挑战强悍的狄人呢,唯有自保置身度外。眼见许穆公的无情,许穆夫人提出,那让我回去救国吧,许穆公认为既嫁入许国,就是许国人,非但不出手相助还极力阻止夫人回国。许穆公派大夫追赶劝回,夫人愤怒,赋《载驰》一诗。
得知母国危难的许穆夫人,一心牵挂国家,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松懈迟缓,“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恨不得立刻回到卫国,但是她又能做什么呢?没有妇好的勇猛,她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面对已经被狄人所亡的卫国,她的力量微乎其微,只能“归唁卫侯”,尽管如此,她也坚持回家,危难时,相对于一人在他国的苟且安定,如果这样,“我心则忧”,她更愿意和国家的人民站在一起,哪怕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诗歌的第二章很明显是许穆夫人对前来阻拦的许国大夫所说,“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一章中重复咏唱,你们如此毫无良策地劝阻根本没用,我的心意已定,绝对不会胆小地只求一己的安稳。女子和男子,挺身而出与畏缩不前,全部暴露。同样是女子,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回肠荡气慷慨悲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子在很多方面是超越女子的,有魄力,理性,有力量,女子也有她的不可小觑的优势,比如柔韧耐力,细致思考,感性思维。平凡生活中,男子的确可以占据主动权,但是世界本没有绝对的事情,也有男子困于自己的理性而思虑过多,瞻前顾后,以至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女子的感性,她的情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她忧国缘于热爱,然而此时她又不会让情感成为自己的主人,更何况这是一位聪颖有才的女子,她自有办法——建议向东边强国齐国求救。“许人尤之,众稚且狂”,许国大夫嘲笑指责她,认为齐国人也只有自保,绝不可能来援救,或许他们错了,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许许穆夫人错了,她太天真。“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不过许穆夫人具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为了祖国,她敢于行动,不畏险阻。而他们呢?早已被自己心中的偏见打败了。
我想到了抗战时期的宋美龄了。对这位传奇女性,褒贬不一,评价不同,但是就她在抗战时期的有些作为,也需要正确对待,国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尽自己所能,去为国家做出贡献:她组织领导全国妇女支援抗战,极力推动中国空军建设,被称为“空军之母”,积极向国际宣传抗战,寻求更多的国际援助。
请问《诗经》中有名有姓的诗人又有几何?在《诗经》的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在萌芽长大,而许穆夫人的名字就如此浪漫地被世人记住,只因为她是奇女子,有柔情,有忠义,有勇气,有魄力。
现代女子当如此,独立如此,有多少能力,就有多少自由,向许穆夫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