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关系,去年曾一度花时间对长沙碧湘街区进行了简单的田野调查,并与潮宗街比对。针对该地域进行更新改造能体现“湖湘文化&长沙特色”的方面进行过初略梳理。
1、“碧湘街”的名字来源于长沙在历史上唯一一段作为都城的历史:五代时期马殷、马希范父子建楚国,后称“马楚”(907-951年),都城长沙,传六代,历56年。修碧湘宫于此,极尽奢华,现仅存“碧湘街”之名,供人遥想。“马楚”虽然仅存56年,但作为五代十国时最富饶的国家,施行独立经济政策,发行货币等,实力强盛。早期励精图治,后期大兴土木,留下大量建筑或地名,如开福寺、圭塘湖、马坡岭、马王街等,甚至相传著名的“马王堆”也与之有关。
作为“独立王国”的历史无需强调,但留存的建筑、地名作为文化载体,已成为长沙人生活的一部分,且彰显或构建了长沙人霸蛮强悍、自得自傲的市民性格。
2、2018年棚改过程中发现的“天符宫”,曾因是拆是留的问题引起广泛争议,由于湖南大学柳肃教授的呼吁,文保志愿者及媒体的关注,最终得以保留。“天符宫”目前虽仅定为“区级文物”,但在柳教授看来,其价值“不亚于一座省级文物”。
天符宫是民间祭祀“天符菩萨”的道场及举行庙会和看戏的“市民中心”,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仍香火旺盛。但更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合祀了另外一位彪炳史册的先贤——八方王爷赵汝愚。赵汝愚是宋朝宗室,当过宰相,忧君爱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将领。后来遭奸臣陷害被贬,途中死于衡州,遗体运到长沙,停殡于开福寺,被忠义爱国的长沙人葬于妙高峰,宋理宗时追封“福王”,祀称“八方王爷”。
另传福王赵汝愚曾在长沙为官,廉洁奉公,颇有政声,百姓爱戴。
因此,始建于清咸丰年之前的“天符宫”,讲述的是长沙历史上一段忠义爱国、廉政爱民的故事,是湖湘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
此外,“天符宫”可能也是城区内仅存的躲过了文夕大火的木质构建。长沙是“二战时全球受损最严重的四座城市”之一,没有古建,是长沙城和长沙人最大的痛点。
个人认为,如果能提出修缮后“天符宫”的利用方案,用现代设计理念有机处理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形成互利与共生,可为政府解决痛点难点,在设计上体现学术性,在传播上具备话题性,将是做好整个“下碧湘街区”更新文章的题眼。
3、在长沙的规划设计中,下碧湘街片区,处于从天心阁遥望岳麓山的“视线廊道”,有限高12-18米和老城保护的要求。
4、在为此方案进行的初步访谈中,还请教过学者钟叔河,下碧湘街区域是他少年时生活的地方,他印象中也是长沙现代工商业的发源地。油罐厂的工业留存,可以勾连起历史发展脉络。
5、生鲜市场的改造方案或许是另一处能出彩的亮点。
2021年邱志杰教授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举办“民以食为天”的书法展,很多摊主至今都舍不得拆下写着菜名的墨宝。而2018年,薛兆丰教授也在同一个菜市场举行过《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新书发布会。今年,上海大润发的“蔬菜文案”也火出了圈。
“菜市场”的话题性丝毫不弱于“天符宫”,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长沙“创意美食”的网红属性也高度契合,延伸到“生活美学”的场景应用,也是很好的呈现节点。
6、总体而言,据相关信息披露,此地的规划主题之一是发展“长沙夜经济”,如果在设计思路上与“夜经济”的业态进行联接,应该能在这片深厚的历史土壤上开出璀璨的现实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