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变迁,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但自控能力越来越弱。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工作,感到喘不过来气,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两个人用都是很正常的。因此,为了自己的生活能轻松一点,很多人都开始管理自己的生活,学着自我控制。
许多人都会给自己立下flag,比如说我每天都要看书,我要戒掉赖床的习惯,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屈服于诱惑,然后啪啪打脸。但是不甘心失败的自己总是会继续立下flag,然后又继续打脸;周而复始,就成为了一个死循环,开始了深深地自我怀疑。
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执行方法不对,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但很少人会认真思考,面对诱惑,是什么促使我们屈服?面对诱惑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至今自己都没有做出改变?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
大多数涉及自我改变内容都是在帮你设定目标,或者说是告诉你如何达到目标;但很少有人会帮你分析为何失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凯利要在斯坦福大学开设“意志力”这门学科的原因,甚至在课程结束之后,出版了《自控力》。
凯利作为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帮助人们管理压力时,发现人们对于意志力的理解存在很多问题。人们为了自控,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甚至导致自毁或失控,这也侧面反映了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
凯利在课程大获好评之后,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与课程经验出版了《自控力》,这本书详细的分析了你不能自控的真正原因,以及告诉你“自控力”究竟是什么?
《自控力》从你的行为,情绪以及外部环境这三大方面来分析你的意志力如何发挥作用?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你自己;最后,实现对自己的自我管理。
你的行为如何影响你的自控?
有一天,你走到大街上,看见橱窗里的甜品,你很想吃,可是你知道你最近吃了太多甜食,你的大脑和身体都告诉你,你不能吃;所以,你只是看了看,然后转身就走了。你看,你明明可以抵挡住甜品的诱惑,所以人生来就能抵制诱惑。
但当你强制开始控制自己的甜品摄入时,随着时间越长,你会发现你渴望吃甜品的冲动越强烈,你的大脑和身体强烈的要求你去吃甜品;这时,在不知道不觉中,你发现你已经吃掉甜品了,你的意志力不值一提。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一种假设,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有极限。
研究表明,自控力确实有极限,自控力从早上到晚上会逐渐减弱;当你感到自己的意志力要耗尽了,想要屈服于诱惑了,时刻提醒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再坚持十分钟,你会发现你的意志力依然存在。
当你做了一件好人好事,你有没有发现你总想给自己一些奖励,比如说吃大餐,买更多的东西。科学研究表明,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做了对自己的美德感到满意的事,都会让你冲动行事,丢掉了自己的自控力
你的情绪如何影响你的自控?
人的大脑存在奖励系统,当大脑发现能够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就会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产生的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不断做某件事达到目标,以此来获得所谓的快乐。多巴胺会告诉你,做这件事你就能得到快乐。
任何能让你觉得自己高兴地东西都会刺激奖励系统。比如,当你看到你喜欢的商品半价了,你就会渴望购买它,但事实上,你已经没钱了,购买完之后,你并不能得到所谓的快乐,反而会让你陷入另外一种痛苦。
你看,大脑所释放的渴望情绪并不能让你得到所谓的快乐,反而让你更加痛苦,大脑给你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当你压力很大,情绪持续低落时,你的大脑就想让你做一些它认为能够让你开心的事,所以你就会很容易屈服于诱惑。
但当你屈服于诱惑时,你就会产生放弃后的羞耻感,一旦感觉如此,你就会觉得已经这样了,那就继续做下去,结果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罪恶感。
外部环境如何影响你的自控?
人都是群体生存,我们妄想脱离群体,就算是一个人住,最终也会发现,人只是这偌大的社会微不足道的一份,我们撼动不了社会,但社会却能撼动我们。
我们总会因为周围的人无意识的改变我们自己,当你周围的人都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认为,做这件事是对的;这很正常,这是很实用的生存本能之一。
但当你想戒烟时,你周围的人都在抽烟,你是不是就会很容易再次抽烟;当你周围好几个人打瞌睡时,不知不觉中你也会打瞌睡,这就是“社会认同”。
所以,当你想自控时,可想而知“社会认同”带来的阻碍有多大。
由此可见,自我管理不能成功,真正的原因是外部世界和我们自己,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那么就去《自控力》中寻找答案;就算找不到,也可以给你带来新的思考。不过这本书更配偏向于解释为什么不能自控的各种原因,如果你更想要切实的行动策略,那么就去看《自控力·实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