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相望不相闻
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经常带回家一些花花绿绿的小贴画、写有数字的小卡片,或者脑门上画的花。大人问的时候,说是老师奖励的。再问,就说好多小朋友都有。过了一段时间,奖品换了,孩子的小本子上有印上去的小图案、笑脸,说是积累到10个了,再换更大的奖品。
老师们的奖励办法换着花样。就这样上完了幼儿园。
小学里,惩罚和奖励措施变的更敏锐。
不听话请家长,上课说话请家长,字写的潦草请家长,打架请家长,迟到请家长。不请家长,就或者群发短信,说某某某上课说话还影响别的孩子学习等等,老师们的工作繁重可想而知。
学习好的和听话的宝宝们期末发奖状。但是,实际上为了鼓励宝宝们,很多孩子期末都可以领到不同的奖状。老师们的爱孩子的心,丝毫不减。
但是,很快,班级里的孩子就分出了学习好的考分高的孩子,学习差的考分低的孩子,和中等的孩子。但,实际上哪一个孩子入学之前智商是有问题的呢?哪一个宝宝不是家庭的希望呢?
我的宝宝上初中,一天回家给我说,老师这一段经常表扬她的作文写得好,老师一表扬,就趴桌子上了,只想有个地缝钻进去!
我很惊讶!这是光荣的事情呀!怎么感觉和挨了批评是一样的呢。我只好告诉她,平常心,这个似乎不适用初中生;就又告诉她,观察别的受表扬的孩子或者跟别的孩子多交流自己的感受。
表扬和惩罚并不能真正的激励孩子们主动学习。
要找到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养成了好的习惯,孩子自然能从这些习惯中找到乐趣,找到内驱力,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书目:
1、《驱动力》[美]丹尼尔·平克
2、20170710剽悍晨读
我等你,风里雨里
记忆是个奇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