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①,水乃青,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②。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③,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①黄起:湿土之气起而用事。黄,湿土之邑。
②口爽:口不辨味。
③赤沃下:大小便血或赤带等病。
厥阴司天的年份,风木之气下临于地,人身脾脏之气上从天气,土气兴起而隆盛,湿土之气起而用事,于是水气必受损。土从木化而受其克制,其功用亦为之发生变易。人们发病为身体沉重,肌肉枯萎,饮食减少,口败无味。风气运行于宇宙之间,云气与万物为文动摇,在人体的病变为目眩、耳鸣。厥阴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风火相扇,故火气横气,地气变为暑热,在人体则出现大热而消烁津液,血水流。因气候温热,故蛰虫藏而常见于外,流水不能成冰,其所发的病变急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塞。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④,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④金烁石流:地势盛极,金石熔化。
少阴君火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下临于地,人身肺脏之气起而用事,则草木必然受损,人们发病为气喘、呕吐、寒热、打喷嚏,流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热流行,甚至暴发疮疡,高热,暑热如火焰,有熔化金石之状。少阴司天则阳明燥气在泉,故地气干燥而清净,寒凉之气常至,在病变多为胁痛、好叹息,肃条之气行令,草木性质就会发生变化。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⑤,火乃眚⑥,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⑦,反腰睢⑧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⑤黑起水变:因太阴湿土之气下临,寒水之气起而用事,故发生变化。黑是寒水之色。
当其时:指土旺之时。
脽(shui):指臀部肌肉。
太阴可天的年份,湿气下临于地,人身肾脏之气上从天气,寒水之气起而用事,火气必然受损,人体多胸中不爽,阴痿,阳气大衰,不能振奋而失去作用。当土旺之时,则感到腰臀部疼痛,转动不便,或是发生厥递。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故地气阴凝闭藏,大寒将至,蛰虫很早就伏藏,人们发病则为心下痞塞疼痛。如果寒气太过,则土地冻裂,冰冻坚硬,病发为少腹痛,常常影响饮食。水气上乘肺金,则寒水外化,所以水气增多,口味变咸,这是河中流水减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