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 引人入胜
——评巴陇锋长篇小说《五月黎明》
文|钟海波
(本文发表于《西北信息报》2023年10月27日副刊)
巴陇锋长篇力作《五月黎明》,是他继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云横秦岭》后,时隔十年的又一“红色叙事”。十年磨一剑,作品从创意到初稿到出版,十二易其稿。
细读文本,深觉《五月黎明》是一部优秀作品,整体特点如下。
情节生动,结构精巧,主题深刻。长篇《五月黎明》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讲述了一段感人的革命故事;感染力很强,揪人心、催人泪。作品注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来阐述历史发展的必然,感人肺腑,结构精巧(追捕每一日作为小说的一章),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小说讲究节奏感,时而刀光剑影,风吼雷鸣;时而风光霁月,儿女情长。整部作品情节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悲壮感。情节中加入“牛阵”“野蜂阵”及大场面描写,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以拯救倪伯仁为主线,横向展开多方力量的角逐,由此形成“一树千枝”的结构特征。
《五月黎明》通过生动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复活了历史精神,生动而艺术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的崇高精神,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阐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真理。确实,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犹如大海,革命者是水滴。水滴藏身大海谁能发现。倪伯仁之所以能够逃离虎口完全归功于群众的无私掩护。小说赞颂了进步人士的崇高品格,赞美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人物形象鲜活。道具人物倪伯仁,是进步人士形象。倪伯仁是咸阳人,中等身材、消瘦。他追求光明,曾在北大旁听,也去了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他是享誉全国的民盟领袖,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作家、报人。他主编《民众新报》,素日里疾恶如仇、爱民如子,好做媒,嘴上时常吊着“老百姓是咱亲娘老子”的话絮子,时不时为民请命,讥刺一下“这家子”——他这么称呼国民党政府,既避免犯禁又容易理解,显得机智幽默。日子久了,老百姓发自内心地称他“百姓之王”“关中正大先生”。他也是国民党争取的一个对象,蒋介石器重的人物。但,他很孤傲,不满国民党的专治统治,不与当局合作,就被“聪明人”讥为脑袋不够用的“病人”,被国民党列人黑名单,指责他为“左混”分子。由此,他遭到追杀并受重伤。在人民群众的保护下,来到红区,得到救治,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安排了重要工作。美少女蓝枝儿是九嵕山的少寨主,豪爽义气,性格中有股子野性。在党的教育下,她逐步走上革命道路。韩夏春是地下共产党,忠勇英雄的可敬的韩夏春为营救保护倪伯仁英勇牺牲。另外,齐天翼、黄紫红等人物形象也鲜明生动。
语言丰富。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五月黎明》语言丰富,多姿多彩。小说有写景语言,有抒情语言,有议论语言,尤其写景抒情语言诗意盎然,十分优美。比如,小说写道:“不远处的硷畔上,一丛丛怒放的芍药寂寞开无主,招惹得蜂蝶上下翻飞、癫狂不已……高耸的杜梨树上正挂满一串串铃铛般的淡黄色的花,与嫩绿的心形杜梨叶儿掺和得无比恰当合宜,迎风哗啦啦欢笑着。”这是写景语言。另一段:“他激动地下了担架,大口呼吸着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张开双臂拥抱着边区的晨曦;忽然,他将目光盯在了刚经过的那两里外的南边山梁。那里,几人征战几人生还?是呀,如噩梦般,如传说般,那么多鲜活质朴可爱可敬的生命,都因他而倒下,那么多无辜的生命都因为他而骤然终止,那么多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立刻泪水横流,屈膝跪拜。”这是抒情语言。还有一段:“这个清凉的夏日傍晚,夕阳金光万丈,穿透了乡间树木、房屋,普照着山川、大地、万物,照射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脸上以及心里,大家都知道自己在执行一项无比光荣的任务,一行人又说又笑,稳步朝石门方向前进。”语言寓情于景,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照应。
毋庸讳言,小说在中间几章过分渲染三方势力的争斗,冲淡了情节的紧张感,语言有些冗长,但瑕不掩瑜。
总之,《五月黎明》融合了悬疑、情感、追捕、谍战等通俗小说元素,阳刚大气、酣畅淋漓、雅俗共赏,符合读者期待。此外,小说的地域色彩浓重,时代感、历史感强。小说展示西部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显示出西部小说的特点。(完)
作者简介:
钟海波,男,文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老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代表作有《延安鲁艺师生下基层活动》(《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1期)、《论陈彦小说的戏剧化写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9期)《鲁迅对梁启超启蒙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略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原始主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论西学东渐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等60多篇,专著《敦煌讲唱文学叙事研究》一部,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