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请教老师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而乐于道,虽富有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说,‘加工象牙和骨,切削了再锉平,加工玉器,雕刻了再磨光,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出的意思。”
【感悟】
一、精益求精的师徒
读这一章,有种看一幕生动的小话剧的感觉。子贡自认为学有所得,走到孔子面前说:“老师,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不去巴结人;在官运亨通、财源茂盛的时候也不骄狂,这个人不错吧?”这是当时子贡有些自得其道,自觉得意的真实写照。孔子暗暗为子贡的这种“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高兴,但还需要“精进”。于是,只淡淡地说:“还可以吧!但不如一个人能在穷困潦倒时还能乐于道,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在人生得意时还能遵礼而行,尊重别人、仁爱大众!”子贡听了,惭愧不已,陷入沉思,深感自己与老师的境界相比还差得很远。
孔子的高明在哪儿?我以为,子贡的“贫而无谄”略有“抱残守缺”之嫌,而孔子的贫而乐道,则有着贫而觅道,乐在其中,积极进取的精神;“贫”不仅指物质的困乏,也指精神的贫乏与孤独,老子也有同感,老子形容春秋那个世道说:好一个广漠无际的荒野!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欢乐的舞台,一个个自满自得,流溢而出,精精明明,斤斤计较。唯独我啊,疲惫沮丧,像是无家可归的人;浑浑浊浊,仿佛遗失了什么!
遗失了什么呢?要回归哪里呢?就是“道”:“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你们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子贡的“富而无骄”虽已切中富者避祸的关键,但老师的“富而好礼”则有着更深广的人生意义。
子贡在敬佩之中更加感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想到了老师传授《诗经 国风 卫风》中的一句诗,问老师道:《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您是这样打磨我的吧!我自己也愿意这样打磨我自己!这时孔子因为弟子能够“触类旁通”而露出的高兴表情,跃然眼前。
孔子对子贡善于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热忱精进的学习态度非常称赞。子贡的这种“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学习态度,也使子贡日日新,月月新。
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国风 卫风》中的《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仪容庄重)兮僴(xiàn,神态威严)兮,赫(显赫)兮咺(xuān有威仪貌)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忘记)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翠竹立修长。有位高雅俊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如金璧。神态庄重胸怀广,文采风流畅切磋,德才兼备美君子,一见倾心难忘怀。
看那淇水水流清,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气宇轩昂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诗经》中有许多人物的赞歌,其中重要一类被称颂的对象,是各地的良臣名将。《淇奥》就是一曲形象的赞歌。《毛诗序》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个武公,是卫国的武和,生于西周末年,曾经担任过周平王的卿士。史传记载,武和晚年九十多岁了,还是谨慎廉洁从政,宽容别人的批评,接受别人的劝谏,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作了《卫风·淇奥》这首诗来赞美他。也有专家认为诗中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泛指周王朝时代品德高尚的士大夫。
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的精细加工,比喻“文采好,能听规劝而修己身的君子”善于在学问道德上钻研深究。“圭璧” 都是玉制礼器,在贵族朝会或祭祀、举行隆重仪式时使用。圭与璧制作精细,显示佩带者身份、品德高雅。“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孔子非常喜欢诗乐,也是他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本章中,子贡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从“无谄、无骄”到“乐道、好礼”的精进过程。
三、人生的试金石
人在贫困与富贵时的人生态度,都是对人生的考验。贫穷志短的人,容易抱着侥幸、闯大运的心理铤而走险,灾祸就会向他靠近;“富而无礼”的人,比阔气、比挥霍,穷得只剩下钱,也容易惹祸上身。也正如方孝孺所说:“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只在于物质的富有。带给人伤痛的,往往是精神无处寄托的苦闷和触犯了人生底线而失去自由之苦。孔子希望他的弟子有做人的底线,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从这段师生对话,可以看到孔子对人生参悟的高境界,也是子贡越来越敬佩老师,迅速成长的直接原因。
一个人人穷志短时很容易表现抱怨或者谄媚,而有钱的时候就容易财大气粗,变得很骄横。只有静下心来学礼,才能真能修炼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才是“大英雄本色”。
四、贫穷怎么才能快乐
贫穷怎么才能快乐呢?是因为知“道”才可以快乐,因为知道人生的路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努力。有时候三五年中,再怎么努力也见不到会有外在的成就,这时候如果确定方向正确,继续坚持,终会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如果人性日趋完美的话,外在的一些得失,相形之下,就算不上什么了。
今天的社会慢慢走向繁荣富裕,有些人,不论有钱或是没钱,都欠缺人文素养,表现出精神非常空虚的一面,对个人,对社会,都不是好的现象。如果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安分守法,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看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共同造就一个好的气场。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