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并没有交代贾雨村因犯何事降职三级,又因何事表现升职,他一越跳升从事与军事事务有关的军机一职。王子腾还未官宣的内阁大学士一职提前从贾雨村口中透露给贾政,可见他的能耐早与之前不可同日可语。
贾雨村是如何做到解套自救,是否靠王子腾摆脱危机,这些关键点在书中皆省略留白,连蜻蜓点水般的暗示都没有,也因他与王子腾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贾雨村独立处理危机能力有所低估。而我们又是清楚的,元妃薨逝,王子腾意外离世之前,贾雨村已摆脱官职连降三级厄运。
这之后的贾雨村,虽失去王子腾(与元妃),但仕途未受丝毫影响,反而再升任京兆府尹兼管税务,可谓财政两大权傍身。贾雨村到底是从科举考试筛选出来的进士,实力不容小觑。虽在初涉官场时遭过弹劾,但不能抹杀他才干优长的一面,而老天又是眷顾他的,起复降临,冷子兴提供有用人脉信息,他自己实施积极行动,把身边的资源整合判断并加以分析,实施的每一步都踏在点上,他的每位贵人也都无比给力,大家各取所需。心愿所期的成功法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就,犹如神助,耐人寻味。
而我们也通过分析贾雨村,看到了他在弹劾期间的内省,他不甘落后,在伺机而动中嗅探每一条对他有利的讯息,并积极寻找突破,也在一次次成就中渐渐摸透了做官的门道,官场打拼游走十几年,迎来权高位重的高光时刻,也通过自身能力积累与拓展了一些“四大家族”之外的人脉。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曹雪芹巧设“假语存”,每到贾雨村运气来临前后,书中就会出现外境提醒。比如,在他弹劾之后被起复之前,遇“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贾雨村看到后并非无动于衷,但比起为之奋斗的权利诱惑所得好处,他漠视了其中的深刻寓意。
贾雨村升为京兆尹兼管税务出都查勘开垦地亩,到急流津渡口又是一处外境的提醒,阔别十九年之久,与村边小庙里的恩人甄士隐再次相见,甄士隐留言“请尊官速登彼岸,见面有期,迟则风浪顿起。果蒙不弃,贫道他日尚在渡头候教。”这话的暗示,相必贾雨村也未必不知,但他同样选择了漠视。
紧接着,贾雨村与甄士隐告别后,寺庙突然着火,这似乎是老天为了考验贾雨村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但是,贾雨村面对大火心系官事,他再次主动放弃施救恩人的机会。就连娇杏听后都忍无可忍,掉下泪来。而贾雨村只轻描淡写一句“他是方外的人了,不肯和咱们在一处的。”贾雨村话说得没错,他面对香菱落入虎穴时的无动于衷与遇甄士隐火困的主动离开,与甄士隐当对他慷慨解囊,心怀“义利”的仗义相助形成强烈对比。贾雨村内心冷血与丑陋在此暴露无遗。
甄士隐与贾雨村,一个出家,一个入仕途,他们在人生中,都遇到过坎坷不平,但却由于经历与选择道路的不同,体会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甄士隐对其所言“来自有地,去自有方”,“形影相随,何须修募”,“见面有期,迟则风浪顿起”等言语深藏禅机,以贾雨村的智商,并非完全不懂,但也终是选择与信仰的差别,导致贾雨村与恩人境界南辕北辙。
贾雨村做久了官,早已习惯左拥右护与周围人对他的尊重奉承,随着权利加码,更难免自大与目中无人。因而,突遇“醉金刚”倪二挡道撒泼与出言不逊,他是忍无可忍的,竟不惜小题大做,跟一个酒鬼较起了劲,一句对倪二目无法纪的定论,命手下把其按倒鞭打压回衙门。
而倪二这种人,以开赌场为生,与三教九流混在一起,对社会里的人无所不知,有时也会义愤填膺,是非分明,偶尔古道热肠仗义助人的事也做的出,那贾芸就因倪二关键时刻的资助逆改了命运。倪二喜喝酒,酒后吐真言,仗义执言中曲直分明,话语尖刻中也并非毫无道理。
因为倪二被抓,贾芸便自以为是地为恩人倪二妻女夸下海口,承诺会找贾府人救出倪二,但此时的贾府正面临“多事之秋”,他们变得低调与主动回避一些事情的纠缠,大门紧闭。贾芸无法打通沟通渠道,便给倪二家人一个谎言作为草率交代,导致荣国府名誉受损,这是旁亲导致的“自杀自灭”之祸。
在贾政江西粮道被参时,因旨奏“贾”姓被牵连,贾雨村对此事格外敏感,唯恐自己被牵连其中,影响仕途。很快,就发生了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弹劾平安州之事。贾府也因此丟了两个世袭世职,贾赦、贾珍为赎罪被外放。
而贾家遭抄家的真正元凶也被找到,贾家大势已去,贾雨村为保全自己官职,自证其清,避免被贾姓连累,在朝廷还没查实定罪前,便在背后狠狠地踹了贾府一脚。当然,贾府自有不可回避的败落原因,但贾雨村落井下石的行为,无疑是贾府败落的加速器。而复审石呆子古扇一案,令真相水落石出,贾雨村何以脱责。
贾雨村终因贪财被万岁爷拿问,带着锁子被解到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衙门里受审。最后,定罪贾雨村犯婪索案,褫籍为民。贾雨村二十年左右官场终告落幕。贾雨村与家眷迁徙途中再次来到急流津觉迷渡口,与恩人甄士隐相认。两人携手而行,入茅庵叙谈。贾雨村在恩人指导下也应该幡然悔悟了。
曹雪芹设置贾雨村这个人物,本来就是表现矛盾集一身的特点,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可见虽有假语的存在,但真语比例未必少于假语。贾雨村是当时黑暗官场的代表人物,助长歪风邪气,腐败之风蔓延,为官不仁,欺上瞒下,趁火打劫,收取贿赂,捐纳买官、讹诈百姓财物等等,他是官场现形人物的典型。
贾雨村还是“四大家族”“护官符”守护者代表之一,最后沦落败势,一方面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一族成为了政权斗争的牺牲品,令一方面见证了不仁不义之人所应得的下场。老天欲惩罚你,必令你疯狂。不是不报,时机未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官场里的侥幸生存之术逃不过天眼,欲望无度超越极限自有终结。从中,我们通过贾雨村看到王子腾亲授予他的权术与为官门道,当然更不能否定贾雨村在这方面的悟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利益相连才是官官相卫与勾结势力的根本。
倒回再读弹劾期间贾雨村对冷子兴探讨人生的参悟,可谓字字珠玑,话语透彻。他对是非曲直判断分明,对大运大劫人物命运分析得头头是道:天地生人,大仁者应运而生,运生世治,修治天下;大恶者应劫而生,劫生世危,扰乱天下。又通过尧舜禹汤文武周等应运而生者,与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等应劫而生人对比,出天地正气与邪气的摇动感发之意,搏击掀发后始尽散的道理。得出聪俊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乖癖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在万万人之下。
再次回头看第二回对贾雨村铺垫内容,他会进士选为外班升了知府不到一年后,被上司寻了空隙,作成一本的弹劾理由“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而导致他真正革职的原因,是“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侧目而视。”可见,他的“贪酷之弊是建立在利用才干优长的基础上,这表现也贯穿了他仕途的始终;“恃才侮上”便是恃才傲物的清高,常令上司为难下不了台的言行。参言“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之语,属于私人结党欺君之大罪。总之,围观贾雨村一生仕途经历,这段话像判词一样对贾雨村进行了概括总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贪欲与利欲熏心让一个原本很有才华的人道德沦丧、利令智昏、鬼迷心窍、丢掉仁义礼信、甘愿堕落官场。贾雨村也在官场检验中把工于心计、阴险狡诈,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那时候官场里的趋炎附势与世态炎凉。
曹雪芹描写贾雨村官场起伏的人生,对照古今官场,贪官污吏屡打屡犯,如苍蝇一样无法尽除。因个人不谋其政,力有不逮,只能蜻蜓点水、落笔不到之处,全当留给大家思考:在人生途中,珍惜缘份,知恩图报;注重仁义礼智信,祛除贪嗔痴慢疑;择良善之友行正事;独行时,身端步正,则心安理得。而这些要求,仅仅是字面表达,真正落实到行动,则需要一生的修行。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发生在贾雨村身上的所有事情,如果说他代表着贾家荣国府一支,从贫书生到仕途通达的经历告诉我们,社会等级差异导致的贫富差异,国家的管理机器出现问题了,上传下达,内忧外患,导致近亲腐败远作乱。贾雨村引出的故事不仅仅是背德良知,还有对科举制度的讽刺与思考。这也是贾宝玉想摆脱仕途的原因之一。
参考余秋雨对千年科举制度的抨击原因,在他《中国文脉》的内容有有所体现,唐宋时代的科举考试是可由考官推荐,因此,保证公平竞争的名额被推荐制占了去,且这不算作弊。杜牧、李商隐是被推荐的,王维、白居易是自荐成功的,而温庭筠又是远近闻名的“抢手”。且提到唐代考卷是不糊名字的,可能发现了弊病,于是到了宋代则开始糊名。为杜绝作弊,明代对考生从辫子严查到肛门,为得是防止夹带作弊纸条,而清代一旦查到“抢手”,则令其戴枷示众三个月再万里流放。
宋明清时代对人才要求标准越来越模糊,这种消极维持,最终让八股文登场。千年科举制度没有强国,反而国事破败,列强环堵。更可怕的是,清朝为国库亏空而实行的捐纳制,让很多无才无能者一步登天,这让通过科举考试一遍遍筛选的中榜者如何想?而考官在科举考试短期集中阅卷的疲劳又难以保证才华出众者被漏榜。
(完)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通过贾府的社交圈,从侧面了解贾家提供给贾雨村的人脉资源。
注:本文系列四篇成文参考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庚辰本•贾雨村出现章回:
第一回、第二回、第三回、第四回、第十六回、第三十二回、第三十三回、第四十八回、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二回、第九十二回、第九十五回、第一0三回、第一0四回、第一0五回、第一0七回、第一一七回、第一二0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