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纳理念中,第一点要破除的心理障碍就是“囤积”。因为抱有“总有那么一天用得上”的心态而把家里有限的空间贡献给未来的某个时点,反而让此时此刻的生活遭受各种牵绊。这样的“未来某天”来得遥遥无期,但当下的生活因为空间局限,要忍耐、忍受各方掣肘,不仅让为未来绸缪的心情一点点变坏,还让现在的幸福感一点点丢失。
90后的教育史中,还是受长辈的影响,知道要存钱、要攒一下东西方便以后用。又或者处于贪小便宜和欲望的本能,见到商场打折总是感觉买回来堆在家才叫“省”。比如卫生纸促销、床品凑单,又或是根本收纳盒就买好多,以至于没法合理收纳。
我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都尽量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买?一定要买这么多?能不多买的时候,少买就是省。省空间、省时间、省收拾的时间。但我现在渐渐发现我开始囤积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课程。
啊~这种囤积感觉还不如囤卫生纸。每看过一个文案,就觉得我也需要这样的课程。举手!举手!机会有限,别错过开始的时间。这些课程感觉都是我需要的,感觉这些技能都该是我所具备的。既然水平不够,那老师来了就是提升的机会。这些课程都不太需要说什么过了这村没这店,我就已经满心欢喜打开荷包了。然鹅——
我并没有如预计那般像买课程时一样积极地上课,总是有其他事情影响进度。也因为不是当日必须而逃过去,想着有时间再来学。甚至时间长了,都忘记我曾为这些东西付过费。我想我可能是个伪学习者。这就是我一直也没学出什么成就的原因之一。
听许岑在得到将学习方法,说自己从不收藏任何资料。所有要学习和掌握的,当下就去学就去完成。这话真是振聋发聩,我还记得当你听老罗的演讲在淘宝买了许岑的英语课程,几年过去了,现在还去听过。
我们总觉得自己该会十八般武艺,但却忽视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所有大脑和身体在你荷尔蒙分泌的冲动后,就开始规避当初非理性的决定。但没有觉知的我们,或是说比起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随便选择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要更容易,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消费来缓冲大脑真正的焦虑,也以此来消耗我们真正所谓的前途。
正如所有非理性消费一样,都要现有觉知后才会有行为上的克制。我该认真问问自己什么真正需要,也该理一理课程表,那些话该听,哪些钱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