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王安忆:
怀着对老上海的好奇心翻开了此书,并不失望,满足了很多好奇。
整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像散文一样的叙述口吻来呈现故事情节,读完才觉出长恨歌,长恨的味道来。
主人公就是围绕一个叫王琦瑶的女人的一生展开的,比较有意思的是,故事性真有点儿前面铺垫了,就得是这样的结局一般,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第一部里面提到的片场看到的那个死去女人的场景,到了最后竟是王琦瑶自己死去的情景,那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
性格,环境,选择,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看到第二部第三部,我都有种前面那么长段的文字铺垫,后面肯定就有故事发生的笃定感。
李主任留给她的金条成了她日后生活的支撑和一种信念,寄托,最终却也因为它们而丢了性命,这就是小说的特点。
故事发生的背景在上海,老上海的模样,好像被时光沉淀在人们的心头,模糊但却有迹可循。文末的时间是1995年3月16日,故事虽是虚构,但是有足够的空间去构建我出生以前的上海弄堂,以及上海弄堂里生活着的男男女女。
不由得想起“众生相”这个词,书中的王琦瑶,便在现实生活里,也有无数的王琦瑶,虚荣心,贪婪,合时宜的分寸感,以及人最最真实但时时会克制压抑的情感,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的我们,大多也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也都是想抓住眼前的快乐,不想这快乐是掺一半难过的。都没想到眼前的快乐其实是要以将来作抵押,将来又是要过去来作抵,人生真是连成一串的锁链,想独取一环谈何容易。
我尤其喜欢有分寸感的人,王琦瑶算是一个,能够摸捉到别人说话的心理情境,恰到好处的回应,也不逾越。很多你觉得她可能会不知所措的事,她显得特别从容,好多你觉得她应淡定处之的事,她又极不淡定,……就这样过完了一生,所以看完有点儿低落,合上书回味一下,想来也就是这个味道。
不管是书里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好像都对理解自己,懂自己,看得见自己的人,容易动心,容易生出非朋友一般的情愫,久而处之,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正是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加在一起,就是王琦瑶的一生了。
有共情能力的人,的确是能够打动人的一类人,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能够做出还算理智的选择,就没有小说的那般情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