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体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问一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体会来自于今天工作中的一个决定,前后琢磨了好几次,想清楚之后,最后还是照着最初的想法做了。
事情是这样。审计事务所发了明年审计计划,问我是不是同意。这件事情应该先和我们的客户沟通,毕竟审计的是客户的账户。因为这个客户的好几个关键人物今年辞职了,我就不确定他们是不是会继续根据去年的计划行事。
那我就想,避免误会,还是先确认一下比较好。Email都写完了,犹豫了一下没有发出去。
我问自己,这个事情需要确认吗?领导会不会觉得我问这个问题很傻?客户会不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需要改计划呢)?
这三个问题放在那边,暂时没有答案,我就先去忙其他事情了。这时候,潜意识可没闲着,它在后台默默地帮我找答案呢。
过了个把小时,我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上。
第一、这事还得确认一下,万一客户那边的新人要用新方法呢?再说,确认一下,再把计划发过去,不会显得太突然。
第二、不知道就问,把去年的流程向客户那边陈述一下,明确双方的期望值,不至于出现误会。对于这种问题,领导不会觉得很奇怪。反倒是,之前没有交流,后来出了问题,这样才容易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正常情况下,提出辞职的人在临走前会把工作交接给其他同事。但是,我不能默认客户那边也这么做了,确认一下总没有错。这么做,还顺便介绍了一下自己,以后交流其他更方便。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我这么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工作更顺利,不是为了刷存在感,
经过了上面的思考,我很确定发那封email的必要性。发出去,没过多久,客户回信,很简答的一句话——“这样做最好”。
既没有花费客户很多时间,也达成了一致理解,避免了很多的误会。
所以,我开始告诉自己,做每件事情前,先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合理吗?
不做会怎么样?
这么做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达成这个目的?
其他人能不能理解我这么做的目的吗?
这一连串的思考,都围绕“做事的目的”展开。
什么是目的?目的是希望达成的效果,是指导行动的灯塔。没有目的的行动,无论收获还是损失,都是意外,是不可预计的。
可预计、有边界已经成为协同合作的基础,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能给人”靠谱”的感觉呢?
三思而后行的目的是确认”行“的方向是不是对,如果不对,就不要急着行动,否则浪费的可就不只是时间。判断的依据很简单,围绕目的展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