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我到温州市道尔顿小学参加了写作研修班的结业典礼。一天的行程在林主任的精心安排下,丰富而有内涵,我们共话未来教育,共谋学习自组织的样态。
上午的主题是《叙事研究与未来教育》,安排了11位老师分享。他们是学员代表,讲述叙事研究与未来教师成长、未来课堂变革的故事。他们是优秀的育人故事家代表,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讲述着学生的生命成长。他们也是未来校长代表,用自己的生命成长故事论说自己的治校策略。从九点到十二点,所有的事故都令人记忆深刻,所有的分享都指向未来教育,未来的教育应该“看见生命的成长性、看见技术的片面性、看见教育的复杂性”。
下午,有幸观看了《把一座城市变成一所学校》的纪录影片,这是Aha社会创新学院、群岛教育加速器项目组在日本拍摄的一部教育纪录片,真实呈现三十几位教育者从中国到陌生的日本东京,开展为期一周的项目化学习之旅。三个小组在主题化、项目化、陌生化的探索中,突破小组间的张力与现实研究的困境,逐渐成为“有生命的学习自组织”。这是一部值得教育者学习和思考的影片,给我带来不少的冲击和震撼。
我们学校在倡导共同体课堂,在共同体的课堂里学生小组应该成为有生命的学习自组织,成员为着同一目标而努力,可是我们的共学为什么难以迈开步伐?这部纪录片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好的教育者,首先是好的学习者。影片中的三十几位教育者是全国各地教育创新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学习与探索,以求寻找到未来学习的新样式。我想经过日本的一周学习,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主题化、项目化的学习,形成有生命的学习自组织,在探索中学习与成长。
其次,设置关键角色,明确团队决策机制。在日本学习的三个组,每个团队设置两个角色:PO角色——团队目标的坚守者,SM角色——推动团队研究的进程。这两个角色的设计很有智慧,真实情景的研究并不容易,现实不会告诉你内容和方向,而这两个角色会推动团队前行,又不至于忘记目标。而团队的决策机制是解决团队张力的一剂良方。动漫组在遇到张力后,通过统一的决策机制,小组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诉求,举手表决,让每个成员的想法得到表达,被重视和尊重,成功破解了组内的张力。
第三,团队张力,是挑战,也是机遇。三个组中的动漫组是研究日本的动漫文化,这个组在刚开始的两天存在极大的张力,PO角色为了尽快完成小组既定的目标,没有看见组员的需求,以至于产生了诸多的张力,导致组内关系紧张,学习一度无法进展。第一天晚上的小组复盘后,项目负责的老师对动漫组进行干预,找到他们的问题,并给予好的解决策略。每个成员反思自己的问题,有人明白要学会倾听,PO、SM知道要让成员的需求和感受被看见。第二天一早,动漫组留在宿舍一起交流和add on,找到团队解决问题的机制,对团队的研究方法进行迭代。学习成果汇报前夕,动漫组渐入佳境,演讲训练、内容敲定、思维整理、vlog制作等,完美地配合着。每个成员在汇报中讲述自己对日本动漫的理解,其中一个成员脑洞大开,把动漫产业迁移到创新教育,形成了“动漫思维”,又命名“又见思维”。动漫组跨越张力的困境,成为学习效果最佳的团队,他们化张力为学习的动力。张力是一个团队必须经历的过程,团队想要形成一种高效的合作模式需要时间去磨合,张力虽然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加速团队的成长。
一个有生命的学习自组织,需要关键角色的设置,需要明确团队的决策机制,更需要开放、包容、接纳的学习者心态,正视张力,冷静地面对和解决团队的问题,形成一个合格高效的团队。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学习共同体,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