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书笔记:
归属感是孩子最早的安全感
建筑师想要修建一所结实的房屋,需要有又稳又深的地基。人的生命要想健康长久的成长,也需要有稳固的地基。小孩出生后,地基便开始“建筑”,在这里,生命的地基便是人的“安全感”。满足了孩子的安全感,他才能带着稳定的心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相反。如果孩子有过度的不安全感,将会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导致精神障碍,甚至神经症。
归属感是指孩子觉得自己属于家庭、学校、伙伴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能被认可。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
如果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不听话是归属感缺失的迹象。如果孩子在家找不到归属感就回去什么别的地方寻求接纳并获得归属感。
小孩子也需要被尊重,父母越是用权威强迫孩子就范,孩子就越是怀疑或不相信父母。不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不要拿别的孩子的长处来凸显自己孩子的短处。学着把自己的孩子当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多多赞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本身就已经很优秀了。
今日育儿反思:
他冷吗?
今天上午天零零星星的飘起来了几片雪花,看来冬天真的来了。今天中午炖了鸡汤,卤了鸡头。由于做饭时飘出来的香味比较大,所以吃过饭后,姚爸爸把门和窗户都打开了,散散屋子里的饭香味。这时姚十三说:“啊!好冷!”但是姚爸爸为了散味道没有关门。我正在刷碗,姚爸爸悄悄到厨房一脸搞笑的表情告诉我:“你看姚十三。”我从厨房伸出头来一看,原来他自己带上了他羽绒服上的帽子。要知道每次出门时让他带帽子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说好几遍他才不情不愿的带上,昨晚骑电车的路上他没到家就把帽子去掉了,说带上头很晕。我知道他是不想带帽子故意这样说的。这次没人说他,他却自己把帽子带上了,看来是真的冷了。姚爸爸说:“你看,他自己知道冷不冷。”
我就想到每次关于孩子的热和冷,饥和饱,好像都是大人来决定的。大人觉得冷就要求孩子多穿衣服,大人觉得热就让孩子脱衣服。大人觉得他应该吃饱了就不让他再吃了,大人觉得他饿了就不停的让他吃。其实孩子自己知道自己的热和冷,饥和饱。我们不必每次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再做决定。
我又想到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时总觉得他吃的太多了,不让他吃。有时觉得他冷,非得让他穿衣服。而他爸爸每次在他吃饭时都觉得他不好好吃饭,非得让他把饭吃完。有时他明明不想吃还怕爸爸妈妈生气,在勉强的吃。实在吃不下去才小心翼翼得说吃不下去了,能不能不吃了。爸爸的想法是不能让他养成剩饭、挑食的坏习惯,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是不对的。那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可以每次少给他盛一点,多盛几次。而不是一下自给他盛很多。这样少量多次即可以吃饱,又不会剩下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问题无处不在。有的时候确实是家长的问题,想自己省事,怕麻烦。但遇到问题如果能主动反思,积极改正,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家长和孩子都身心舒畅,减少矛盾,不再鸡飞狗跳,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