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读书笔记②

      “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半生缘》又叫《惘然记》,每个人哭哭笑笑尝遍酸苦辣,互相牵扯了半生,却只剩惘然。

      谁还是清醒的?我不懂。到了将近终了的一节,我忽然为书中的人物感到伤痛,是剔除了对那些丑恶的憎恶之外的,彻骨的叹息。世钧最终还是知道了曼桢的故事,叔惠和翠芝也清楚了对方的心意,但人还是那堆人,时代还是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他们才是丑角。

      我一度很悲愤。我觉得那些悲剧那些委曲求全并非是天意,而是人弄人。一场场沉痛以至最后的“回不去”,都在某些黑暗的角落被一只只腐朽的手埋下伏笔。

      顾曼璐为了绑住祝鸿才的心设局让他强奸自己的妹妹、顾太太认为这是曼桢的丑事、沈太太擅自烧掉寄给世钧的信......许多这样的家长并非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们仗着“为你好”的思想剥夺儿女的权利,全然以自我想法为中心而对儿女是否快乐幸福不管不顾,短视庸俗又充满着病态的控制欲,这就是宠物式养育。至于曼璐,她为了自己的愚蠢私心毁掉曼桢的爱情毁掉她的前途她本明亮亮的人生。在开始时我觉得她为家庭,为曼桢的前途作出的牺牲值得让人敬佩,但她终究忘记了初衷,在时代的泥潭中染上肮脏与丑陋、恶毒与虚伪,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曼桢与她们很不一样。她有独立思想,她刚烈正直又善良深情,她不必学习许许多多的她们的所谓驭夫术将就自己取悦男人。我一直很不理解,许许多多的她们在旧社会中受到压迫,明明亲历过极端的苦痛为什么还要将枷锁亲手戴在下一代手上。命运成了一个圈,腐烂的东西永远在循环,这跟重男轻女的往往是婆婆和媳妇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受害者有罪”的荒谬更是直到今天还存在。太奇怪了,太病态了,太扭曲了。

      但曼桢从未因此看轻自己,她在全员“迷乱疯癫”的社会中坚持自我,她从未向这黑暗真真正正的妥协过。我很钦佩。

    但她没有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她和世钧错过了,因此叔惠和翠芝也回不去了。谁还是谁的呢?谁还是他自己?

    忽然想起叔惠世钧曼桢还只是同事的时候,无关家人也无关许多数不清的好人坏人,只有他们仨坐在一起笑着,只有他们仨。

    却只觉前尘隔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