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赢了吗?有男友和已婚的朋友,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每次跟亲爱的他吵架完,是谁先主动找对方,你们之间的一些小决定,类似于去哪儿吃饭,走哪条路,去哪里旅行,一般都是谁做主?面对重要的决定,你通常是直接收到通知还是被邀请一起商量呢?
这些都是亲密关系中的权利问题。亲密关系中的权利是指一方改变另一方的思想情感或行为,以使其与自己的偏爱相符合的能力和潜能。简而言之,就是你什么都听我的就对了。
心理学家布拉德和沃尔特将夫妻权力分配模式分为丈夫支配型,妻子支配型,权衡型及自主决策型四种类型。结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可以通俗地将将亲密关系中的权利分配分为以下四种:主要听你的;主要听我的;我们一起协商;和你按照你的想法来,我按照我的想法来。
可在亲密关系中,为什么彼此相爱的两个人还会如此计较得失,迷恋权力之争呢?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情感付出不对等。一段关系中,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投入更多就意味着付出多的一方会更多的考虑到对方的需求。所以当双方投入的程度不同时,就势必会让对方权力产生差异。
第二:自我价值感作祟。彼此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更好的,企图通过权力之争来向伴侣宣告,在这段关系里,我想有权利来维护自己在意的东西而我在意的东西就是个人的尊严,自我价值,安全感,和自我认同的完整性。我要让你认同,我看到我的价值,认可我。
第三,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在古代,夫妻是没有权利之争的,因为,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就是一个女人一生的职责,丈夫作为一家之主拥有绝对的权威。妻子要绝对的服从丈夫的意志,表面上,这样的关系是和谐的。这种和谐是以牺牲女人的权利自由和个人意志为代价的。
当今社会,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和女强人为新女性代言。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让广大女性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越来越独立,有个性,因此在亲密关系中与伴侣有冲突,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性格的差异,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埋藏着无尽的宝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和信心去挖掘。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坎贝尔提出,亲密关系中的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浪漫期,权力争夺期,稳定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期,从苏珊的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浪漫的热恋期过后随之而来的权力之争,其实是让关系更稳定的一个考验,如果能很好的度过这一阶段,你们的关系就会逐渐趋于稳定,有开花结果之网。
也有的人因为害怕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会刻意的减少在感情中的投入以获得亲密关系中的权利优势,可权利真的是在我们亲密关系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吗?到底该如何应对你们的权力之争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和伴侣要的是什么,比如当你们为一件事情而争执时,你可以在内心试着问自己,我是要吵赢对方还是想让我们的关系更融洽,如果答案是后者,那就不要做与目的相反的事,放下你的不满,尝试与他温和的沟通。当彼此都想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的时候,你们就会在吵架前达成共识。
朋友小艾曾经跟我说,每次在察觉与男友有发生争执苗头的时候,她就会很冷静的跟男友说:我不想吵架,不想赢你也不想让你生气,我只想好好的跟你相处。听到这话,男友即使再生气,怒火也小了一大半。
其次,在真挚面前,你需要保持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所谓和善,就是温和而平静的去沟通。
坚定则是指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因为害怕麻烦而一味的去迎合对方或干脆逃避。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对另一半怀有美好的期待,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你总是试图通过控制对方来满足自己的期待,你们的关系就很容易陷入权力之争的泥闹,导致两败俱伤。
面对因差异而产生的争执,你要做的就是以正确的心态来接纳这些权利之争,然后在争执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反思和总结,找到属于你们两人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