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雷军上奇葩说,他前几年的那首“Are You OK”迅速被炒热,不明真相的群众会好奇雷布斯什么时候也出单曲了。其实这是某一年小米在印度举行新品发布会时雷军别开生面地秀了一把英文,被网友恶搞出一首自带鬼畜画面的神曲。
15年刚推出这首神曲的时候,b站播放量已高达200多万,这个数字在当年俨然相当可观。这足以证明神曲有令人着迷的吸引力和如同酒精一般上头的魔力。
//
不是所有音乐都够格成为神曲。
首先,要有一定的内力。
谈到神曲不得不提龚琳娜老师的《忐忑》,简直是开创我国神曲之先河。《忐忑》的神在于表演者的七情上脸,即使全曲没有一字有严格意义的歌词,但龚琳娜的人曲合一,以及提纲契领的歌名,真正让这首歌突破语言的国界。我们会笑侃它,会做着鬼脸模仿原唱者,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首极具实验性的新民乐作品,龚琳娜说过每次她唱的词细听其实都不同,但是神却没丢。
筷子兄弟凭借《小苹果》红遍大江南北,“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歌词极其押韵,旋律极其轻快,深受广场舞妈妈们的喜爱,也是因为妈妈们把这首歌百万级别的扩散,让这首歌成为神曲榜单里永远无法舍弃的佼佼者。
一位名为“约瑟翰·庞麦郎”的90后神秘小镇青年某天悄然上传了自己的说唱作品《我的滑板鞋》,这首神曲不同于以往我们听过的任何一首歌,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西南口音的普通话,语句间有一丝哀伤和洒脱,矛盾滑稽加一点辛酸,伴随着粗糙的配乐和语无伦次的演唱,很有意思。“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等反复出现,粗略一听也不妨碍它上脑的功效。
没想到来自岛国的PPAP也能成为我大天朝的神曲。视频中PICO太郎戴着太阳镜、身着豹纹装,简直是高级弄潮儿。结合着ペン(笔)、アッポー(苹果)、パイナップル(菠萝),洗脑式的曲风和歌词,脑洞大开的我们凭借想象力改编成各种好玩有意思的版本。
鸟叔的江南style、Gentleman刷新了神曲MV里的颜值,一身西装佩戴着酷帅的墨镜,跳着易学又有型的舞步,虽说是韩文歌但到高潮部分贴心的转换成英文,让我们能同时边跳边跟着哼唱。虽然最近鸟叔还是有出新歌,同样延续了电音的路子,可江南style的神曲巅峰让鸟叔后续的创作很难再有惊喜。
我们来罗列下神曲的几个关键词:#朗朗上口#、#歌词重复#、#旋律感墙裂#、#节奏明快#等。
从曲式、旋律、节奏等方面给神曲定义:
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符合说话的音调。像摩擦摩擦,像魔鬼的步伐。
歌词通俗易懂,比较押韵。像“斑马斑马,你去那儿呀”。”同时符合主流三观。
一个主要曲调不断反复,反复强化听者熟悉程度。“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曲调改编流传广泛的已有旋律。如“山不转哪水在转”改编了《小白菜》。曲调多用同音反复,典型如小苹果”。
节奏感强、典型节奏不断反复。
声乐方面一定是普通人都能唱的音域。
寻常的节拍、调式。
有的作品会刻意制造点造作的个性之处。比如“神曲”的衬词,比如“快使用双截棍/吼吼哈嘿”。
各种媒介不断轰炸播放,这样的方式会使几乎任何歌曲都广泛流传并上口。
编曲一定要有鼓或者某种打击乐节奏型,没有它流行音乐都要失语。
曲式一定是最简单的两段体或三段体,乐段自身反复,然后联合反复,副歌还要再多次反复。
//
神曲流传度极高。
可是,我怎么就对它如此反感呢。
对于唱片公司来说,“神曲”代表了病毒式传播,代表了最广泛的影响力。歌曲的传唱度就是衡量一个歌手过硬的指标。所以,即使有的歌曲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神曲”,在宣传时也总想往“神曲”中靠拢。
神曲被污名化。只要是猎奇的、洗脑的一律被列为神曲的行列。而过往被扣以低俗、烂大街的网络歌曲,也摇身一变,搭乘着“神曲”这股东风,也为自己找到了合理化的出口。《爱情买卖》是神曲,《最炫民族风》当然也是神曲,凤凰传奇为自己新专辑做宣传时更声称:“唱过许多神曲,好听不过这一张。”有着“夜市地摊教母”之称的王蓉更是理直气壮地自封“新一代神曲领军人物”,用“神曲”作为刻意追求低俗审美的挡箭牌。
过渡追求商业盈利,故意打造神曲,歌词内涵可能不深、节奏可能过于动感,整体塑造成低配版的迪厅电音。
“神曲”成为了3、4线城乡打工仔最常听的歌,有人说“认知决定审美”,但其实音乐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接受的层面不同自然喜爱不一,神曲的简单易懂减轻接受成本,是直接获得音乐快乐的捷径。
更多人乐意在公共场合功放神曲,这种行为其实是间接地增加了我们对神曲的反感。
“随着节奏在他(她)面前翩翩起舞,并强行邀请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