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与一个孩子刚刚上小学的朋友聊天,无意间得知,她孩子所在班级的卫生,是家长每天去打扫的,班级几十个学生家长分为若干个组,每天轮换,一个月大概需要去打扫两次,并且打扫卫生的各种用具都是家长捐赠的,做为一个孩子还在幼儿园,还没经历过这些的我,很是诧异,这不是应该,学生来做的么? 但经过与数位家长的沟通后发现,这竟然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请容许我孤落寡闻,但做为一个80后的我,想讲讲我当年经历的是什么,以及我自己的一点小看法。
80后的我:
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在我小学阶段对我的呵护,可能只是在考试不及格时打的轻一点,农村孩子上的农村的学校,打扫卫生只是小事,农忙时学校组织学生给农户干活,为学校创收。
学校有自己的果园,蔬菜园,从播种施肥到除草采摘,都是由学校里的学生完成,一年级的体力差,就负责播种这种轻松的活,高年级的身体好,负责挖坑、浇水,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师从旁指挥,一个体重四十几斤的小家伙抱着七八斤的大白菜飞奔,大家比赛着看谁搬的多、搬的快,脸上身上都是土,那时的劳动,是快乐的。
开学第一件事就是除草,清理自己的桌椅,扫地,拖地,干的热火朝天,仿佛开学打扫卫生是一种仪式,当收拾妥当,阳光通过擦得几乎透明的玻璃,照在干净的桌面上,整洁的课桌,干净的黑板,当一切物品有序的在自己的位置上时,那种成就感,那种亲手劳动换来的感觉,是我到现在都不曾忘记的,
回忆这些事的时候,我嘴角是上扬的,莫名的自豪和快乐在我脑海里浮现,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就需要家长代替去做这些呢?
家长观点:孩子还小,做不好,牺牲一点家长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没做过家务,一上小学就要开始自己扫地,拖地,家长肯定会觉得孩子不会做,也做不好,但家长是否有考虑过,学校应该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动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国家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多方面发展,现在连孩子拖地这种小事都需要家长去代劳,什么时候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挡一面的人呢?
再说家长,全职照顾孩子的家长毕竟是少数,现在双职工家庭,即使一个月请假两次,也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有的家长对这些事非常积极,不但积极参加,还为班级购置各种物品,小到洗手液、香皂盒,大到活动条幅拱门都有家长主动购买,他们的诉求又是什么呢?无外乎是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点,而那些没有条件,没有时间的家长,为什么也要硬着头皮去参加?就是怕老师因为家长的表现,而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变成了这样呢?
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改变着,但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改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容易育人难,教书是一份工作,靠的是经验、技巧,随着阅历的增加,再稚嫩的小白,也能变成有自己一套教学办法的优秀教师,但育人难啊,做人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了,老师也是人,也会有七情六欲,现在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委屈,想着办法讨好老师,给教师送礼,当老师在自己权限内,给送礼的孩子一些优待以后,规则就这么形成了,随着时间流转,隐形的规则慢慢的被大家接受,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又多了一种:“利益”,这个社会已经够物质了,大家都崇尚金钱,无论多么高尚的人都没办法摆脱金钱的影响,连学校这块曾经最纯洁的地方,边界都变的模糊了,你也许会说我以偏概全,请看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我想抨击的只是那一部分人,但如果你想验证一下,去问问你身边的家长,我说的这事真的只是身边的个例么?
我知道大部分的学校都是秉承的教书育人的宗旨,我知道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洁身自好的,但当问题出现,并且频繁出现在你我身边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无力去改变的,这篇文章的也只是对如今教育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还有好多想说的,留在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