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典文学有一种天然的拒绝,厌恶这个词汇或许更适合表达情绪,凡是古典作品,都有一定的时代感,距今至少也有几十年,既然存在时代感,便会与当今社会脱离,以“学以致用”来看,实难说服自己去接触,以致当今的快餐文化盛行,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却并非是好的,正确是因为现代人的时间相对来讲是珍稀资源,实用主义成为汲取知识的主导思想,快餐文化更贴近社会,便成为最合适的选择。第二层原因是将古典文学与科学做类比,理工思维,将不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事情做对比,接触,再消化,科学是可以继承的,只要人类这个物种不出现断层,越接近现在,科学技术越成熟,同理,古典文学也是如此,基于这两个原因,为什么我还要去拜读古典文学?
总有好事者喜欢唱反调,劝世人多看“无用书”,当然,这样的“无用书”只是戏谑的称呼,这种书籍本质上是丰盈了内心的世界,这种丰盈却很难在社会上及时、有效的产生影响,但却关乎珍贵的生命和幸福的生活。比如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述的内容与生活技巧早已脱离现实社会,但书中传达的精神——保尔对艰苦环境的反抗与热爱,可以让你在现实生活中,对遭遇磨难有正确的认识。以丰盈内心为宗旨,部分古典文学描述的是生活的哲学,从生活的复杂到致简,来感受生活中的美,这对于追求幸福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我这个对古典文化有偏见的人,对于文学的认知定然存在偏差,借用一段他人的文字,以反驳我的错误,以及存在致命缺陷的理工思维。
“文学不是发展的,而是变化的,即是说,我们现在的作品,最好也只是像古
典作品那样好(事实是永远达不到),文学绝不存在现在比以前好这回事。
阅读经典实质是对人类思维架构原理的探究,从而拓展自己的头脑与心灵,在此基础上理解自身与外物的关联,最终领会超越了速朽个体的永恒之道。人若与经典建立了正向反馈,那么即使将其字面忘却,也能将其经验内化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在需要辨明理论、欣赏美时获得助益。”
虽然对古典文学没有好感,但我依旧会看几本,在我眼里,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与精神外,这些书籍也可以当历史书籍来看,有些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放在今天依旧可以给你提醒,为你指明一个方向,好吧,我又在犯实用主义的错误,其实,“无用书”所传达的思维也是实用主义,只是这种实用酝酿的时间更久,散发的香味更浓郁。
我还有一个习惯,看书时,先看这本书市什么时间出版的,有时候拿一本五六年前的快餐书籍,再与今天做对比,有些书籍的作者目光深远,思维缜密,这样的结论,在今天看,当时是完全正确的,甚至在现在也不过时,这样的书籍,又该说它是快餐文化还是略带古典范。
小城雨天
2018,10,18
附:文章摘录部分来自《陕省图》四月杂志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