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因其坯质细腻、色泽洁白,能够更好地衬托茶汤色泽,因而它的使用率是最高的,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说说这甜白瓷。
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赞誉的明永乐甜白瓷,其白瓷工艺取得巨大进步,在白瓷的外观与内在品质上都有飞跃式提高,几乎达到了古代白瓷发展史的顶峰水平。
永乐甜瓷由景德镇创烧,其釉色莹白温润给人一种甜的感觉,因而被称之为甜白。永乐甜白釉的钙镁的含量非常低,而钾钠的含量却很高,这在历代名窑中极罕见。
永乐甜白釉胎体轻薄,很多小件器达到了半脱胎的程度,可达到光照见影的效果。宣德时期仍然延烧了甜白瓷,其后明清各朝均有对甜白瓷进行仿制,足见甜白瓷在历代瓷器中的受追捧程度。
甜白釉瓷器以碗、盘、高足杯、梅瓶为多见,除此之外还有双耳瓶、玉壶春瓶等。
甜白釉的鉴定特点。
1. 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国内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131—0171=3004
2. 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
3. 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
4. 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
5. 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
6. 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
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
随着景德镇制瓷工匠对胎釉配制等诸多工艺改进以后,永乐白釉瓷器的诞生,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而永乐民间窑白釉瓷器,从总体上可分为:甜白釉和高白釉。所谓甜白釉是指:色调凝重,温润肥腴,给人以一种柔和甜美感觉的釉;而高白釉是指:洁白光亮,莹润如玉的釉色。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在刚刚结束的几场秋拍中,白釉行情受到关注。如深圳海拍国际以109.25万元成交了一件清乾隆仿定式白釉模印夔龙纹盉(读音hé,一种酒器),香港苏富比则以184万港元、112万港元分别拍出一件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菊瓣盌(wǎn,同“碗”)和一只清雍正白釉杯。很喜欢白瓷,那如玉似冰的质感,灵动纯净的颜色,淡雅静谧。观之心如止水,品之余韵悠长。今天就从德化白瓷说起吧。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境内的碗坪仑、屈斗宫、南窑岭都是著名的烧造白瓷窑址。德化窑在宋代就已开始烧制白瓷,明代德化窑在宋元白瓷的基础上,成功烧制“建白瓷”。其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黄,制作精美,格调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