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两个咨询,在咨询室手机静音,当九点结束时,看我的手机,有好几个未接电话,工作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原地待命,手机畅通”,此时的我想到在外地的女儿。今年的春节会不会又不能见面。原本今天的休班是不是也废了。
好在今天早晨一切恢复正常,内心还是有焦虑不安,但恐惧的分数降了很多。
习惯于读读伙伴们的文字,筱秋的文字给我很多启发,转到我的心理群里分享和家庭群里分享。
首先是“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一本心理基础知识读七遍,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我想这才是心觉,也是心流和心传,真正的传授是可以穿越时空,就像老子得到孔子的真传,相隔几百年,还想到英年早逝的王弼,不到二十四岁就可以为《易经》和《老子》做了注释,有很深厚的造诣。
读一遍书似乎不难,但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才是难的,随着自己在心理学的海洋里遨游,越来越发现李老师身上的精华,“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形传靠练,心传靠接,神传靠悟”。初级研修结束两年,我还是走在琢磨这些文字的迷雾里,而筱秋已经得到老师的真传。
当然我也有我的特点,可能我的潜意识认可格桑老师说的:“人不需要学的太多,人的内在的东西其实是与生俱足的。如何将内在的东西内化并升华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才是我们本该具备的一种智慧,而这种智慧必须在人清静的时候才能够唤醒。”所以我一直用案例去点亮往前走的明灯,我期待通过大量的成功案例去获得口碑,获得资源,当然也是去成长自己。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程咬金只有三招,却也能所向披靡,只要自己对读书、学习、做咨询充满了兴趣,不把它作为一件很苦的事情,就能十年如一日沉淀,沉淀到一定程度,也会像某老师那样爆发。
还有让我有感触的是筱秋老师这段话:“原来我们的资源是别人,别人的眼是我们的另一只眼,别人的思想是我们的外置思想,只要您想拥有三头六臂,就要好好拥有更多地别人。这让我一下子明白了曾经一位好朋友说我虽然手里没有多少钱,但我不缺钱,她的言外之意是她拥有很多可以拥有的别人。那时我不甚清晰,而此刻豁然开朗。”
筱秋老师的意思是会借力,这个时代可能单打独斗已经是不符合社会潮流,网络和流量的力量已经不可估量。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个行为,不喜欢与周围的人交流,有空闲时间就看点书或者玩玩手机。以前的我以为这是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最佳选择,时间没有被白白浪费。现在我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这种行为方式,去认知一下,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获益。
我抬头看了看最近买的书,没启封的就有二十多本,是安全感还是摆设?但如果没有书在身边,内心真的会有一种匮乏,这也是一种人格障碍,叫囤书症。
我还要思考一下,走马观花似的看,还是参加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