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迈入了“新年”。虽然公历新年已经过去,但在我的心中,只有过了传统的春节,才算是真正的新年。在这里,先给大家道一声“过年好!”此刻,或许你已经踏上归途,或是已经在家中与亲人团聚,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心中一种深刻的情感需求和文化传统。即便在家只能待上几天,这段时间也足以让我们放下外界的纷扰,回归最本真的自我,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
正如朱德庸所说:“春节,是和童年的自己相聚的日子。”每年春节回家,总能唤起一些深藏的记忆,或许这也与年龄有关吧。
01 土地,是农村人的眷恋
大年初一的早晨,没有了鞭炮声和儿时伙伴挨家挨户的叫醒声,也没有了爸妈催促我去爷爷奶奶家拜年的声音。起床后,我悠闲地走到村外的田间地头,仿佛也如我爸妈每次回家那样。我想,这就是农村人对“土地”深深的眷恋。
在我上大学时,这片土地响应了“退耕还林”、“建厂房”及“征地”的号召,土地逐渐荒芜,无人再耕种。只有偶尔几位村里的老人,不忍看着土地被荒废,还在零星地种些庄稼,那几块庄稼地像是这片荒芜中最后的坚守。
看着田野上的积雪,曾经那句“瑞雪兆丰年”,承载着人们对土地无尽的深情与热切的期盼。可如今,不再依赖土地的收成,那份牵挂也在岁月中渐渐消散。
我沿着田间小路漫步,思绪不禁飘回小时候。那时,我们在田野里奔跑、欢笑、打闹,那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已然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珍藏……如果那时环绕村子的一大片竹林没有被开垦,那些杏树没有被工厂的废气废水污染,那繁密的柿子树依然挺拔生长,如今我们的小乡村会是怎样的呢?说不定还能被评为最美乡村……
02 翻箱倒柜找贴纸,一秒穿越回童年!
春晚《借伞》节目的上,白娘子和许仙的扮演者出场合体演唱了耳熟能详的歌曲《前世今生》,瞬间勾起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那是一代人的永恒记忆。
每年暑期电视播放《新白娘子传奇》时,我都会追剧,每一首歌曲都能哼唱。我还买了磁带反复听,甚至买了很多贴纸,贴满了日记本和文具盒。
刷小红书时,看到有人发了白娘子的贴纸,想起自己也曾有一些贴纸。虽然日记本早已不知所踪,但偶然翻相册时,居然发现了当年的贴纸。于是,我和小红书上的网友互动起来,晒起了自己的贴纸。
我的童年巅峰就是《新白娘子传奇》的各种贴纸了。那时,一打开贴纸本,就感觉整个夏天都充满了快乐的味道。现在看来,里面的画风依然唯美,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真的是美若天仙。
各种精美的贴纸图案,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这波回忆杀直接拉满了!谁懂啊?
03 五彩的糖果的甜蜜回忆
初五,家里接待了舅舅和大姨家的亲戚。表弟家两岁多的孩子坐在桌前吃着糖果,虽然孩子妈妈也不断的提醒他“吃多了长虫牙”,但他依然在打开糖纸吃糖果,也是唯一一个在“认真”吃糖果的人。大人们已经基本不吃了,虽然我们买的糖果都是品牌的,但大家要么牙齿不好,要么要保持体重。
看着小朋友在挑选他想吃的糖果,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走亲戚的情景。那时,我最喜欢和亲戚家的孩子们一起挑糖果,吃着还要往口袋里装。有时候,桌子上的盘子里只剩下瓜子和花生,糖果都被我们小朋友装进口袋了。虽然大人们会告诫我们“糖果吃多了牙齿疼”,但那时我们似乎顾不上这么多,还是喜欢那些甜甜的、好看的糖果,甚至还会攒着各式糖果纸来炫耀一番,透过糖纸看不一样的天地。
04 我们是大山的孩子
每次回家,遥望村子后面的山,我总是忍不住想去山里走走。这次,杨先生居然陪我去爬山了。我们在山底下沿着水泥路面向上走。大山,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愫或情结。读大学离开家之前,每年村里的小伙伴们都会相约去爬山,体验摘野果的乐趣和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
如今,进山走一走,依然能感受到一种亲近感和踏实感。
沿路有很多骑车或步行上山打水的人,虽然路上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但他们已经带着桶来取水了。老一辈的人都是喝山里的水长大的,现在又提倡“纯天然”,所以很多附近的人就开车、骑车或步行来山里,取水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听村里的老人讲,山里有六个泉眼的水流下来,养育着山下的10几个村的人们。后来因为山被开垦,泉眼被堵塞,只剩下一个,水也小了,村里就开始钻井。现在我们村里吃的水就是井水。后来,山被保护起来后,又有新的泉水涌出,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去山底下打水。如今,山上还专门建设了“灵泉基地”,来打水的人更方便了,可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童年的时光已远去,春节的时光也很短暂,但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会不远千里地回家过年。只因那里有最亲近的人,有儿时的回忆和快乐!
这个春节虽然满足了我回家的愿望,但也留下了些许遗憾,只怪时间过得太快。与儿时伙伴的匆匆一见,念叨着去找儿时的同学,却没有行动,有的也只是微信上的相互祝福和互动。也许,人到中年,不再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学会在独处中找到自己,在与人相处时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愿我们都能在春节的短暂相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