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是指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人之明指的是能看出别人品行和才华的眼力。这两个词相同之处都是对人的洞察力,不同的是,自知之明是对自己,主要是对缺点的省察,侧重于自己不能做什么。知人之明是对他人,主要是对优点的判断,侧重于别人能做什么。
许多人因身在此山中,云山雾罩看不透自己的内心,尤其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自己的能力误判,导致规划谬误等等,因此俗话说人贵在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自己有所不能为,才能把自己精力和资源放在“有所为”当中,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而当今世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人之明是知人善用的基础,比人才更可贵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成为美谈,伯牙子期的惺惺相惜流传千古,这都是知人之明的历史典故。
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在某种程度上自知之明是知人之明的基础,一个人明白尺有所短才会去发掘寸有所长,子曰吾日三省,就是在省察过程中提升洞察力,心如明镜自会照亮他人。反之亦然,知人之明也可以人为镜,太宗就是以魏征为镜,在治国理政上不断优化。
当今社会,许多人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之明。或许是自尊心作祟,不肯承认自己的既有不足,或者是虚荣心使然,不愿意相信别人能够做的比我好。而很多有自知之明的常常多多少少的有知人之明,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最理想的状态是两个优点兼而有之。而两者相较硬要取其一,要使其所处角色定位。
对于管理者而言,知人之明更可贵,要善于挖掘人才,整合资源,各取所长,因材施用,架设1+1大于2的团队街头,而对于普通建设者来说,自知之明更可贵,最了解你的人是自己,但有时候最不了解的人也是你,因为你会跳不出自己去看自己,或者有时候你会自我欺骗,蒙蔽自己,去忽视自己的缺点,去选择性地无视自己的能力不足,能够知不足才是进步的开始,接受自己才是改变自己的基础。而比自知之明更可贵的是,知耻而后勇,当学吴下阿蒙,知短板后而补不足,让人刮目相看。
认知和行为要结合才能起作用。很多人知道自己懒,知道自己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提升,可是行动力不足,这样的自知之明也是无用,常常会衍生阿Q精神,用自我安慰来合理化思想和生活的落差,用葡萄酸去看待那些成功人士。
知行合一,知要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中最大的指导作用,否则,在脑中铺蓝图,架空中楼阁,在纸上谈兵,都是无用,只有用行动来催化,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化学反应。
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或许是0的数量,而行动是1,没有1,有再多的0也没用。